(上接一版)
强化创新人才协同,
构建“三链融合”发展生态
集团坚持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推动“三链”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形成“产业聚才、创新育才、人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以创新研究院为牵引,集团持续深化“总院+分院+合作平台”科研协同创新模式。创新研究院总院聚焦前瞻技术研发,各企业工程中心作为分院承接应用研发与技改任务,与合作高校共建联合攻关平台,全面激活科技创新动力。
搭平台,建机制。集团设立科创产业基金,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等机制,明确研发投入决策权限,推动科创培优,建立评价指标,确立以价值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研发资源投入更加集中,目标更加明确,价值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集团深化数字化转型赋能,统筹推进“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两批21个“智改数转”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拥抱智能化,发布集团AI+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率先本地化搭建国产AI算力测试环境,初步建成涵盖内控管理、数据查询、内容创作等功能的8个智能体,推动集团信息化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变,进一步丰富了集团管理创新的内涵与路径。
在集团统一战略引领下,各权属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形成了“上下联动、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今年截至9月底,集团累计新增获批知识产权112件;福海创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反应器塔底循环泵》列入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福能新能源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鸿山热电获评2025年先进级智能工厂。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
集团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高端团队”和“创新人才+创业项目”引才模式,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培育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军团队。
系统搭建“5+13”职级体系和“2+5”任职资格标准框架,打破晋升天花板,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
创建“党性教育-业务赋能-数字转型”全链条育才体系,依托“1+4+N”(1集团党校+4学院+N基地)模式,开展分层分类培训。
深化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机制,将创新担当、合规守信等内控要求深度融入干部评价体系。实施“领导力梯队建设”“能化英才培育”等重点工程,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人才发展生态链。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耦合并进,正在成为集团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推动党业深度融合,培育特色企业文化
在深化管理变革的进程中,集团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一环,以党建为引领、内控为基础,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工作创新,深化党建工作“一企业一品牌”建设。
在古雷石化基地,福化古雷牵头开展“红链满园”链上党建赋能行动,带动古雷石化园区内集团权属上下游配套企业凝聚合力形成党建引领的“红色产业集群”,并辐射吸纳古雷石化园区关联企业等单位52家,党组织180个、党员数近3000名。
通过把党建链建在产业链上,有效协调了企业间原料产品互供等事宜80多项,推动了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等国家及省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集团还依托福建能源石化大厦集中化办公优势,深化探索“楼宇党建”新模式,打造“智创红立方”楼宇党建项目,建立组织领导、轮值书记、楼宇议事、共建共享、先锋工程五大机制。
楼宇内权属企业党组织书记按季度轮值牵头组织共建活动,围绕重大节日、重点任务或企业发展难点,组织开展“联建共促”主题活动,并按月开展“楼宇能量站”公开课、月度协商议事会议、职工文体活动等,确保月月有主题、有交流、有活力,形成“季度有重点、月度有亮点”的常态化活动机制。
文化浸润,夯实企业软实力。文化引领,保障企业战略落地。
9月底,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正式发布。“光合”文化作为体系的核心定位,以自然界最高效的能量转化过程为意象,象征集团如参天大树,以“光的突破力”打破边界、以“合的共生力”构建生态,以“团结包容、协同共赢、创新适变、持续生长”之姿,汇聚人才、融合资源、激发创新、积蓄动能,成长为支撑行业与区域发展的“光合生态体”。
由此,“光合”文化与年初发布的集团员工十大核心准则一道,共同构建起独具福建能源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为凝聚集团奋进力量的关键力量。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必将都如一道闪耀的光,在全方位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聚光成芒。
潮起东南,管理跃迁。
集团正以“强内控”筑牢治理根基,以“优机制”激活人才动能,以“融智创”赋能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管理革新—效能提升—战略落地”的良性循环。
立足新起点,面向“十五五”,集团将持续推动管理创新从“系统性构建”向“生态化运营”演进,在奋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征程上,以管理创新之笔,书写向高向新的篇章。 (张苗苗 乐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