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福建能源石化集团第二届管理创新大会上,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体系化筑基以信息化赋能以科技化破局——大修管理创新路径》获得2025年度集团管理创新奖一等奖。
据了解,福海创公司2025年度大检修任务于8月底顺利完成,9月中旬装置全线恢复生产。
这场关乎企业未来四至六年甚至更长时间安全平稳运行的“心脏检查”——大检修历时两月,涉及项目多、参检人员多,难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如何管理,保障安全、质量与进度,成为关键课题。
唯有走进现场,才能探寻“极限挑战”背后的管理创新密码。
谋定而后动举全力打响大修攻坚战
石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福海创作为古雷石化基地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是华东区域芳烃产品的主要供应企业以及福建最大的PTA供应商。
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关键一环,福海创检修效果好不好,也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链未来的稳定运行。
6月24日,福海创召开2025年度停工检修、检验启动会,吹响攻坚“号角”。
“此次检修关乎福海创未来安全生产根基与高质量发展大局,将有效提升装置后续‘安稳长满优’整体运行的能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连毅敏介绍,“明年,技改新装置将与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接轨,今年要争取把新装置的公共系统部分并入旧系统。这项工作得在检修作业全面铺开、现场交叉施工频繁且作业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实施,涉及系统多,难度大,挑战大。”
检修项目约10万项,参检人员超6000人,压力管道10821条……数据勾勒出了这次大修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安全到位与进度保障如何平衡,节点计划与质量要求如何衔接……福海创的决策者们必须回答,如何实现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的统一。
为此,福海创以体系化、信息化、科技化革新为抓手,构建“三化”一体的高效大修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管控,力求为集团内相关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范式。
编织一张无死角的管理网络
“整个检修于8月底全面完成,陆续开展各装置检修交付生产的相关条件确认工作。”设备管理部设备管理团队主管翁添乐介绍。
顺利的前提,是体系的价值。
福海创意识到,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设备技术日益复杂,传统的大修管理模式“落后”了。
为此,福海创大修体系通过科学的统筹计划、过程管控和闭环管理,构建了全流程管控框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检修筹备阶段,检修指挥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普查评估全厂设备,精准确定检修项目和内容。
“原计划的检修项目是97923项,最终只增加了553项,准确率超过99%。”设备管理部部长潘贤魁说。
重整反应器是福海创装置的中枢,也是检修的重中之重,4台反应器有2台需更换内构件。重整反应器的罐体入口小,新的内构件需在罐内组装,对精度要求极高,部件的间隙需保持在0.5~0.9毫米。为确保装置安装顺利,福海创提前谋划,5月份便派技术人员前往厂家,对几千个构件进行预组装,然后按规律逐一打码,实现了现场安装精准对应。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