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光在脚下路在前方
文章字数:1,126
  清晨的阳光,先是照亮了办公桌一角那本常翻常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继而温柔地落在我胸前佩戴的党徽上——这枚徽章,自2021年深秋那个光荣的预备之日算起,陪伴了我快四载光阴。
  作为纪检队伍里的一名新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回望,时间的潮水悄然沉淀,滤去浮华,显露出日常工作中那些坚韧的光点。
  光,是案头常亮的灯盏。它见证我无数次埋头于党纪条规的字里行间,逐句琢磨,试图理解那些看似冰冷的条文背后,蕴藏着怎样深刻的治党决心和对党员干部的保护深意。加入纪检队伍后,学习的紧迫感陡增,这份“光”,不仅仅是照亮书本,更是照亮内心的求知之路。
  光,是文件上跳动的字符。前辈曾说“纪检无小事”,此刻体会尤深。这微末的光,要求心如止水、明察秋毫,于细微处见真章。它照亮的,是一条需要极度耐心与责任心的实干之路。
  光,是胸中不灭的灯火。从初入党时的憧憬,到现在已成为党员后的沉稳,这份内在的光晕从未熄灭,只是在淬炼中愈发沉静。它让我想起我的外公——那位煤炭公司的第一批下井人。
  外公是老党员,也是老一代“煤建人”。记忆里,他总是早早出门,回来时常常带着一身洗不尽的煤灰味,脸上却总挂着一种踏实的、近乎憨厚的笑容。他话不多,但有两句朴素的话语,深深烙在我心上:“干工作,别怕吃亏。”“能为大伙儿做点事,就是福气。”那时懵懂,只觉得外公辛苦。如今,胸前佩戴着党徽,重温这些话语,字字千钧,如同脚下这片土地传来的深沉回响。
  外公那代人,他们的“光”,是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煤火之光。他们的“路”,是在艰苦条件下肩扛手提、保障城市能源供应的奉献之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煤建”已成历史名词,外公也早已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内核——“为人民服务是福”——却在新的岗位上,在我心中激发出新的共鸣:
  光在脚下,不在云端。它不在遥不可及的宏大口号里,而就在我每一次伏案学习的专注里,在每一次理解“严管就是厚爱”的深意里。作为党员,这脚下的光,正是在平凡岗位上能汇聚起的最真实力量。
  路在前方,充满挑战。这条路,才刚刚铺开,它要求我精进业务,理解政策背后的深远考量,它要求我严于律己,确保自身过硬,它更要求我将那份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守护纪律尊严的担当。前路或有迷雾,或有坎坷,但心中有光,便不惧远行。
  七一的光辉,既是对峥嵘岁月的铭记,更是对崭新征程的召唤。作为一名党龄尚浅却身处纪律前线的纪检新兵,我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过往的多岗位经历已成为滋养的土壤,而入党的初心,正指引着脚下的方向。值此党的生日,我愿以一名纪检新兵的赤诚,汇聚脚下这点点微光,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前方的路,虽充满未知,但因有信仰之光引航,有纪律之尺丈量,每一步,都将朝着守护初心、捍卫纯洁的方向,坚定延伸。
  (陈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