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勒紧成本“缰绳”跑出增效“加速度”
福建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降本增效见实效
文章字数:1,350
  开源节流一分一厘,降本增效一点一滴。今年以来,福建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以“精打细算”思维拧紧成本管控“阀门”,构建“指尖算账、掌上管控”精益管理体系,将过“紧日子”思想贯穿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以实实在在的“小妙招”,推动降本增效“大作为”。
  精打细算以“紧”为纲挖潜增效
  刀刃向内降成本,深挖潜力创效益,已成为该站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道“必答题”。通过制定《2025年度经营责任目标考核办法》《降本增效实施方案》《成本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并以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口,构建“会算账、能算账、算好账”的全链条成本管控思维。从全面预算管理、生产过程管控、成本费用管控、材料备件费用消耗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管理。将费用管控指标纳入经营考核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开支标准与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全力拧紧“效益螺丝”,筑牢“精打细算”管理基石。
  在生产环节,该站调度室通过优化配煤方案,结合原煤灰分、水分动态质量,及时调整配煤参数,从而有效减少二次回煤费用;生安办积极组织人员深入一线班组,推行设备“周检+月检”双轨制,及时排除生产设备故障隐患问题,同时,要求铲车司机在操作前需完成设备安全检查,降低铲车维修率;在供水管理上,机电队建立供水管路“漏点即时上报、快速维修”机制,对破损管道进行更换,并利用峰谷电价差,在水泵房安装智能定时器,合理控制水泵运行时段。据财务报表统计对比,单月可节约水电费超5000元以上,实现“省电、省水、省人力”的三重效益。
  创新驱动以“优”为核提质升级
  近年来,该站针对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与瓶颈难点,通过旧物复用、废品改造和自主创新鼓励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引导职工以创新求突破、用小革新助力修旧利废,让废旧材料、设备配件“焕发新生”,最大限度发挥废旧材料的“剩余价值”。
  为切实解决生活区照明系统能耗较高、亮度衰减、老旧破损等安全隐患,机修人员积极探索生产节电新途径,在确保安全照明的基础上,将原先的瓦钠灯升级为LED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节能和寿命问题,还提升了照明质量和节能减排效果。经测算单盏灯年均可节约电费530余元。截至目前,站区已更换20多盏LED灯,预计每年可节省近1.6万元电费。此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也为群众办实事增添了力度。
  此外,机修人员将更换下来的托辊轴承进行回收,并对磨损的轴承进行点焊加工,校正变形的托辊轴,使其重新投入生产。经核算,每根托辊较新购托辊至少节省150元,维修后的托辊性能稳定,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全员协同以“合”为力创新载体
  降本增效并非一时之功,该站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全员参与,构建起长效化、立体化的增效体系,持续开展形势教育宣贯进一线、降本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降本增效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形成“人人担指标、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同时,该站党支部还通过党员责任区划分、义务拣矸活动等载体,将降本增效融入党员先锋岗创建,着力打造“红查患、黄提醒、绿保障”协同机制,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
  “紧日子“是应对挑战的智慧,“好日子”是奋斗不息的追求。接下来,坎市发运站将紧紧围绕成本管控难点、堵点,找准降本“支点”,撬动增效“杠杆”,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林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