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元宵舞龙
文章字数:1,407
  去年元宵节,应好友邀请随他回老家莆田仙游的枫亭去参加闹元宵、游龙灯。只记得50年前在河南老家闹社火、舞狮子,福建这边的春节民俗表演当然想欣赏和参加。当晚3个小时的莆田龙灯游下来,又让我体会了一把正月里闹元宵的热闹与喜庆,满足感四溢。同时还深深感受到了好友母亲的热情与关爱。
  当晚6点,枫亭镇家家户户把自家的板凳龙灯扛出来,开亮灯,在街道上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现在的板凳龙灯是每段3米长的轻质木板,上面安装了十几盏灯,前后有圆孔,可以用支撑杆一段段重叠固定连接起来。灯上还有醒目的家族分支标记。龙头则更是下功夫,把一台小型发动机固定在一个带轮子的不锈钢支架里,架子上精心制作了一个近3米高的可以转动、带音响、流光溢彩的灯笼。这种家族、分支、分区组成的一条龙灯长的有800米,短的也有300米。龙灯启动游行时,专门有锣鼓表演队前面引路、后面压阵,尽显隆重、喜庆、热闹,一路的锣鼓喧天、一路的欢欣鼓舞。
  大街小巷,每一家户门前都要燃起一盆一盆红红火火的篝火,男女老少都簇拥在门口,观看舞龙表演,并燃放鞭炮、烟火,迎接龙灯。一路上,我们遇到十几支龙灯队伍,造型不同、颜色各异,都特别的专注、热烈、友好,互相让道等候。路上的车辆也停下来,一边等待舞龙队伍走过,一边兴趣盎然地欣赏。每到窄小的胡同或集中在广场表演,龙灯转弯时,总有许多热心路人自觉帮助推拉龙灯,以保持队伍行走轨迹。
  整整3个小时舞龙灯表演行走下来,沿途经过表演闽南社戏的广场、宽阔的大路、弯曲的石板小巷,也有高低不平的乡间土路。观赏的人多时就慢一些,人少时就行进快一点。每一节龙灯都有自家两三个亲友一路相随,相互递送饮料水果、食物。全部步行下来有十多公里路程,腿脚都有些酸痛,但大家始终都兴致勃勃,前后兼顾,齐心协力,其乐融融,保持着舞龙队伍整体的行进流畅,不出一丝疏漏。
  返回村里,到家门口开始拆卸各自的龙灯,我耳朵里还回荡着社戏、烟火、鞭炮、龙灯的音响,意犹未尽,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舍和酸楚,好像一条龙真的被肢解了一样,很想拥抱一下这条巨龙。
  进入好友的家门,就被他母亲的热情好客所感染,老人家一边交代着准备游龙灯的事情,帮助生起篝火,一边给我们做饭。一进门,先端上一碗莆田卤面,里面放有鲜美的鱿鱼虾仁,让我们先垫一垫肚子。不一会又将炖好的羊肉萝卜、蒸米果年糕、炸五香、冬笋烧肉等摆了一桌子。
  十点多回到家里,好友的母亲还在门口等着,连连问候说辛苦了,累不累?拉我进厨房,桌子上又摆着一大盆热腾腾的元宵、剥好的煮鸡蛋,碗里刚刚盛出满满的鱼丸肉片海鲜粥,催促我们多吃点。夜深人静,老人家等我们都上楼了才肯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大门打开的声音,下了楼,老母亲已经早早起来准备了水果、米果和年糕等,让我们带回去。等我们喝了热茶,吃几个柑橘,老人家送我们出大门,发动了车,还恋恋不舍地说,昨晚太累了,辛苦了,早上该吃早饭才好。
  我的母亲已经离世12年,太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母爱了。元宵节又一次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母亲关爱,心里充满了陶醉、温暖,同时升起丝丝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上车前,我不禁走到老人家跟前,谢谢老母亲的款待,并伸出双臂拥抱了老人家。上车后,我扭过头,眼泪充满了眼眶。
  这次元宵节印象深刻,既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纯朴的、热烈的充满闽南民俗的春节龙灯、篝火、社戏表演。同时也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久违了的、博大的母爱。 (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