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我的2024“关键词”
文章字数:2,111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024年,我的关键词是——四十而“励”。开始进入不惑之年,似有三头六臂助力,是buff叠满的一年。2024年有点辛苦,但跟同部室的小伙伴们笃定——“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灿灿亦漫漫”,一起协作,共渡难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这一年,以自我激励为核心,促进自己在宣传岗位的工作实现了质的跃升——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成就了一帧帧不可复刻的精美画面;经历过熬夜掉发发福,成就了一句句行云流水的妙语华章;经历过困难挫折磕绊,成就了一幕幕难能可贵的阅历经验。
  生如芥子,心藏须弥。越来越坚信,个人成长有快有慢,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不卑不亢,稳步前行。四十岁,正当“肩鸿任钜踏歌行”,正当“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但君相问,四十而已,四十而“励”! (晋江气电王素环)


  回望2024年的海上风电场点检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亦深知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专注,不断学习和成长,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学习”成为我2024年的关键词,我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方能胜任此职。我积极参与公司及部门培训、深瑞自动化专项班,提升技术水平;组织电机拖动技能竞赛,参加厦门大学管理能力提升班,增强管理素养;加入市总工会国企优秀技术工人专班,向前辈及同行取经,全面提升自我。
  风电点检工作涉及机械原理、电气控制、故障诊断及维修技能等多领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总结经验,提升效率与质量。我坚信,唯有持续学习与实践,方能应对风电运维中的种种挑战,为风电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望2025,我满怀期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能,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打造海上风电行业标杆”贡献力量。 (三川风电曾庆树)


  韶华易逝,岁月倥偬,2024年如同影像一般在我眼前放映。总结这一年,我的关键词是——挑战。
  这一年,我勇于实践突破自我。我倾注全力投身于每一项机组运行任务,参加一场场技能竞赛,模拟无数次事故演练,拓宽了知识视野,认清了自身不足,专业技能有了质的飞跃,我更加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一年,我磨练意志挑战极限。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挑战。挥洒汗水的同时,我感受到体能与意志的极限,品尝到超越自我的喜悦。
  这一年,我身份升级解锁“新角色”。新生命的到来,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的喜悦与责任。育儿之路是一场自我修行,我不断探索学习育儿新技能,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虽然一路上充满挑战,但也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蜕变,是我对新一年的展望,希望它能激励着我勇敢拥抱新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晋南热电张俊久)


  2024年已悄然远去,这一年我从学校毕业,进入福海创开启新身份。总结这一年,我的关键词应为“向新”。积极向前,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
  入职后,我快速融入职场环境,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并在项目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时,经团队合作优化了一些传统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各类公司培训充实了我,拓宽知识面。
  追求新技术之际,我也注重理念的更新。我倡导绿色化工,致力于助力公司在环保方面的进步,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还主动学习先进项目管理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面对挑战,我将每一次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积极应对。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立足。故而“向新”成为我的座右铭,不断探索未知,勇于接受挑战。
  展望未来,我将坚守“向新”精神,技术突破与思想开放并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更盼与同事们携手,共同推动石化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并肩共创美好明天。 (福海创林烨欣)


  跨年的烟花秀里,回望2024,每一个瞬间串烧出两个字——“成”“长”,感触颇多。
  学业有“成”,心想事“成”。六月,站在福大的毕业台上顺利完成毕业答辩,掌声响起,数年的学海生涯,绽放寒梅一缕香。半个月后,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一篇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捷报频传的高光时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砥砺前行,向阳成“长”。作为一名党员,我选择7月1日正式报到并开启我的职业之旅,让初心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清晰记得新员工培训班上,集团副总经理刘强对我们提出的四点希望,归零重启,从学堂到职场,无论过往多么亮丽,都需要最快速地融入团队,完成身份与角色的再定位。学习与探索成为生活的主题,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是目标,从流程申请、会议组织、制度学习到专业知识提升,我渴望快速成长。我看到石化大型石油化工装置设计项目试生产成功的报道,听到设计人员在周期短、管线多、管道尺寸大等情况下,通过团队力量全周期常驻现场提供服务的故事,我为他们扎根基层、主动担当喝彩,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收获了心灵的成长;我的内心渐渐自信,找到了归属感,坚信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与集团同奋进共成长,心有阳光,春暖花开。
  知贵思为,知任思进,与新人共勉。 (石化设计院陈哲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