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气点检人员和检修人员检查备用变压器油。 “2号电除尘的左室二电场什么时候可以投运呢?”虽然对生产经营影响不大,但今年二季度以来,每当看到监控台上那个刺眼的黄色图标和红色报警时,运行操作人员总是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
实际上,自从4月10日设备部巡检过程中发现该电场的高频电源变压器油箱下方出现油渍,进而发现该变压器油箱外壳存在砂眼,内部变压器油滴漏的问题后,晋南热电公司设备部电气专业就针对如何修复设备展开了好几轮讨论:
每轮定期检修都进行防腐刷漆,该砂眼是如何形成的?
是否还存在其他漏点,怎么一一查出?
高频电源柜在距地面60多米的电除尘顶上,检修过程中变压器油又必须放出,那该如何重新注入才能保证油质合格?
检修完成后应进行哪些试验以确保检修质量合格?
工期应如何把握,阴雨天气如何应对?
……
一个小设备的检修,竟包含了许多需要反复考虑深究的细节,成了一个棘手的“疑难杂症”。
抱着严谨务实的心态,该公司设备部电气班组负责人陈嘉楠和设备负责人陈志群与厂家分析、同兄弟电厂交流、向技术监督单位请教以及和公司各生产与技术部门讨论,考虑了成本、时间、现场检修条件等多种因素,依次排除了更换高频电源柜、变压器油箱返厂维修等方案,最终拟定了一份现场自主检修方案。经过分管领导批准同意后,设备部按部就班开始检修工作。
6月底,在等待采购的专用工器具到货期间,电气班组对备用油样进行了送检化验。确认备用油样化验结果合格后,陈志群翻看起了天气预报——如果这次检修要挑“黄道吉日”,那便是连续一周的大晴天。
正好今年夏天的大太阳并不鲜见,“好日子”比比皆是。确认好检修时间为8月上旬后,陈志群拿出这次专门采购的工具,在2号电除尘顶上搭起了一个小帐篷,把左室二电场的高频电源柜牢牢包在里头,最大限度减少检修过程中外部潮气以及混杂着盐雾、灰尘的海风带来的影响。
万事俱备,陈志群从放油口用专用的油管将旧油放出至油桶内封存,然后去除疑似漏点的区域的油漆,用砂纸细细打磨。因为担心油箱内残留变压器油,本次检修禁用一切电动打磨工具,检修班组成员分班轮流进行手动打磨。
大晴天加小帐篷,汗水浸湿了检修班组成员的衣服和裤子,而他们只能迅速擦擦眼眶四周的汗水,马上集中精神,以避免错过一直细细寻找的漏点。终于,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一个小小的砂眼在打磨光滑的箱体表面现出了原形。
在检查周边没有其他漏点后,检修班组成员将砂眼附近的油渍、灰尘彻底清理干净,迅速涂上了专门采购的堵漏胶,将砂眼彻底封死。待胶干后再大面积覆盖一层,避免时间长后堵漏胶脱落。确认胶均已凝固后,通过油箱上方开口注入备用油。因为没有专用的注油口,为最大限度保证油品不受污染,注油工作选在了一个大晴天的正午,小帐篷的出入口也牢牢关住,在电气点检员的监护下,检修班组成员均匀而快速地将备用油注入油箱内,封上开口。
在新油静置及等待油样化验过程中,检修班组成员每天都爬上电除尘顶观察是否有漏油现象。半个月后,新油油样化验报告结果合格,油箱也未再发现漏油。8月29日,设备部会同运行部共同测量绝缘合格,随后启动电场,进行升流试验。
当升流试验合格的消息传来时,设备部电气班组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检修用点检员开出的“良方”,经检修人员的“妙手”,成功用最小的花费和最快的时间解决了设备的“疑难杂症”,为公司的稳定生产又添了一份保障。运行人员也松开了眉头,伸出了大拇指点赞:“真棒!”
(嘉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