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生在新中国,但那段辉煌的革命岁月却随着儿时的书本在心里扎下了红色的根。而这心所仰望、根所驻扎的地方就是新中国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韶山一如璀璨之星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片神奇的土地,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有幸达成夙愿,来到了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热血沸腾的革命圣地,仰望那轮红日。短短5天,从毛主席故居、滴水洞到橘子洲、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行色匆匆,但每一秒都在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震撼中,那一刻瞬间明白了,原来这里比历史更让人敬佩、比书本里的文字更加深刻、比从小培养的革命热情更让我激情澎湃。
韶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起云涌。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国家贫弱,民族危亡。正是从韶山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毛泽东,他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毛主席的革命经历波澜壮阔。他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指挥着人民军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致力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韶山,那片孕育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色土地,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因毛主席的多次归来而意义非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韶山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他不顾繁忙的国务,数次回到韶山这片熟悉的土地。每一次的归来,都是对故乡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国家建设的深刻思索。
回到韶山,毛主席与乡亲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关心着农民的土地问题、生产情况,因为他深知农民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从韶山的田间地头到农舍小院,毛主席的身影成为激励乡亲们努力建设新中国的强大动力。
在韶山的日子里,毛主席以他的智慧和远见,为新中国的建设播下希望的种子。他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鼓励乡亲们积极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他还关注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理想的建设者,为国家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毛主席的每一次韶山之行,都如同春风拂面,温暖着乡亲们的心,也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拼搏奋斗。毛主席的话语、行动,成为推动新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从韶山出发,全国上下掀起了农业生产的热潮,农民们辛勤耕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韶山,因毛主席的归来而熠熠生辉。这里不仅是毛主席的故乡,更是新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起点。在毛主席的关怀和指引下,韶山人民以及全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即,我们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感恩之情。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是他,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韶山,这片神圣的土地,永远铭刻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永远铭记韶山,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让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林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