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来昌都参加援藏工作已经两年了。两年前的今天,告别亲朋好友,飞离福建,来昌都参加援藏,开启了自己的三年援藏之行。
初到昌都的新奇、茫然、兴奋和高原反应还恍如昨日,在“品味”昌都人文地理环境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全员培训、工作交接,续写“福建经验”“福建模式”就此开启。
身处雪域高原,远离家乡、远离亲朋,白天上班有事情做,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让思乡之情得以淡化;傍晚下班回到公寓,大把的时间无处打发,剩下的只有孤独和寂寞。有人说,摆脱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友们慢慢地熟络起来,闲谈阔论闽昌的话题总是源源不断,毕竟大家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因为援藏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身上肩负的责任都是一样,只为了同一个目标,与藏族同胞携手,不怕风雨、不畏艰难,共建美好家园,让格桑花开得更美。所以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成了援友们最多的深思。
大家聊起援藏的感想,聊起自己对援藏工作的认识:虽然缺氧失眠、走路气喘,但不缺坚定信念与奋斗;既然选择援藏,就要担起一份责任,为当好“昌都人”、办好“昌都事”、结好“昌都缘”,需要更加用心、用情去做好援藏工作。
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又何尝不是,高原的寒冷、刺眼的阳光,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能做的就是将所学知识助力好援藏工作队和服务好受援单位,认真负责做好工作。同时再次“审视”自己一番,开发新“技能”,从没有政府文秘工作经验到负责援藏工作队对外综合文字的起草,从没有风电工作经验到负责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去交出一份合格的援藏答卷,尽一份绵薄之力。
虽然这里的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但丝毫没有动摇自己援藏的决心。因为这是一种态度、一份责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势将传承“老西藏精神”,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好传统,拿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充分展示福建能源石化集团职工的良好风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征程路上再前行,认真去迎接每一天,尽力对待每一件事,不负韶华舞流年。(赖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