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有言:“成长的真理是具有共性的,不同领域的融合互通能够帮助行业的发展。”《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对新闻写作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对青年成长亦有启发。私以为青年成长须心怀家国人民,既以宏大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鉴古学今谋求创新,以此青年之材发展壮大而谋国之大利。
新闻写作要“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青年成长应立足国家视野,以国事为己任。若青年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没有“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必谋之”的格局,没有站在国家立场,与中国梦脱钩,那么青年将在碌碌无为与利己主义中迷失自我,蜗居于小小世界潦倒度日,荒废青春。且看两弹元勋邓稼先以爱国为底色,放弃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漠北研制国防重器。反观网红郭美美炫富营生,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双眼、碌碌无为、遭人唾弃。由此观之,青年成长当立足国家立场,以宏观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服务国家需求,方能为国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新闻写作要“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青年成长应以实践之舟渡理论之海,心怀人民而为之奋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青年不乏理论学习,但缺实践机遇,不论是屠呦呦以身试药研制青蒿素,还是袁隆平高龄仍坚持下田研究,他们都以增进人类福祉为奋斗目标,以实践的阶梯踏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殿堂。缘此得之,青年成长当心怀人民,以实践为依托,不懈奋斗。
新闻写作要“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青年成长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养分,追求当今先进理论,融会贯通,谋求创新,并时刻保持发展的生命活力。历史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而新事物亦有历史不可代替的蓬勃朝气。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传承本身不是目的,创新才是。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学习借鉴中内化创新,是青年成长的应有之义。
王一彪先生所提出的新闻写作道理亦是青年成长的教诲。总而言之,青年成长应当心怀祖国与人民,以宏观视角把握国家需求,以实践助力成长,在汲取古今中外优秀养分中谋求自我创新,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愈是艰难愈向前”的韧劲,青年之成长便非难事。(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