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松绑”放权40年改革迸发新活力
文章字数:1,212
    2024年,东南电化公司烧碱产能将达到102万吨/年,进入全国前列,东南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南电化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40年前,东南电化是“松绑”放权的参与者;40年后,东南电化公司发展成为福建省大型氯碱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跻身中国氯碱行业前列。
  “松绑”放权时代先声
  东南电化公司的前身是福州第二化工厂。40年前,从二化招待所发出的《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声,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1984年3月21日~24日,55位来自福建各地的企业负责人齐聚福州第二化工厂,召开“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彼时,改革开放进入第六个年头,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火如荼,国有企业却依旧陷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缺乏经营自主权。
  “当时,‘婆婆’太多,‘媳妇’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作为东道主的时任福二化党委书记兼厂长汪建华说。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修个厕所要盖二十几个公章”,受邀参会的时任省经委副主任黄文麟对厂长经理们的“诉苦”深表理解。在黄文麟的建议下,包括汪建华在内的厂长、经理们将意见集中起来形成了一封题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大家联名向福建省委发出了“松绑放权,支持改革,搞活经济”的呼声。
  “为了发展,我们豁出去了!”汪建华说。
  3月23日,呼吁信被递送到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的桌案上。
  3月24日,《福建日报》以《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为题,在头版头条全文刊发呼吁信,并配发了项南亲自撰写的导语:在福州参加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的55名厂长、经理,3月22日写信给省委领导同志,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情词恳切,使人读后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就真是不能前进了的感觉。
  同年4月~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福建省连续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国企改革浪潮由此席卷全国,“松绑”放权的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推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松绑’放权的呼声从福州二化招待所发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企业改革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社会思想得到解放,人们更加敢想、敢说、敢干了。‘松绑’放权是时代的产物。”东南电化公司原党委书记于力强回想起“松绑”放权事件这样感慨道。作为“松绑”放权呼声的亲历者,于力强见证了福二化(东南电化公司)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发展,提及这段岁月,他谦逊地说:“二化人只是置身于时代,顺势而为而已。”
  开拓进取是二化人的典型性格,自1958成立以来开创多个福建省化工领域的“第一”。“松绑”放权这一件历史事件进一步深化了二化人的这一典型性格,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二化人。1988年,在全厂员工参与的企业精神大讨论中,二化人正式将“开拓进取”写进二化精神。数十年来,二化人在生产发展、改革改制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或同行业前列。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