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预估全省经济将有一个明显的回暖,电力需求增长,福建南部电网负荷将愈加紧张,省内三家燃气电厂发电用天然气预估要100万吨。晋江气电公司位于负荷的中心,预估需求近50万吨。”今年初,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一场会议让晋江气电公司领导班子顿时紧张了起来。
当时的电价完全无法覆盖天然气采购成本,这么高的发电量势必将造成巨额的亏损,甚至可能造成现金流的断裂。作为国有发电企业,履行保供电社会责任义不容辞。该公司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有钱购买天然气;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疏导政策尽快出台,全力协商燃气电厂基数合同电量转让价格,力求将亏损降到最低。
这么高的发电量同时给生产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燃气电厂昼启夜停的调峰模式,极易使设备产生疲劳损坏,影响保供电的可靠性。”设备部副经理王路介绍,“不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4台机组的定期检修都很顺利,机组健康水平得以保证。虽然一直检修非常辛苦,最近一忙一个多月又过去了,都没有休息,但值了!”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群技术精湛的生产队伍做支撑,该公司的营销团队才可以这么有底气地对外争取各项政策支持。
政策的核心是推动达成交易,但在电煤价格传导带来市场交易电价水平普遍较高的外部环境下,燃气电厂的基数合同电量转让价格始终难以达成一致,购销双边协商的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夏天的来临。此时,晋江气电公司已经亏损半年有余,若政策再没有突破,随着时间的流逝,交易空间进一步萎缩,年底亏损可能翻几倍,该公司营销团队面临空前大的压力。
如何化压力为动力,让危机成为转机?该公司在“迎峰度夏”来临之际寻找到了突破口。
该公司主动作为,联合福建省内3家燃气电厂,通过发动股东方的力量、争取当地政府的帮助等一切资源,牵线搭桥协调各方互利共赢。省发改委相关主管部门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搭台”帮助解决,让购销双方坐在一起,通过面对面交流,多轮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初步意向——价格在基准价的基础上随行就市。伴随着交易结果在平台上的最终确认,省发改委相关主管部门才得以对其他边界条件进行精准测算,最终实现剩余配套疏导政策的发布与实施。
调整后的上网电价刚好覆盖燃料成本,算上设备损耗企业依然是亏损状态。另外,晋江气电公司位于南部电网的负荷中心,预估发电量将超出年度分配指标。而超出指标的那部分电量需要向另外一家燃气电厂购置,将进一步增加发电成本,也让该公司处于“多做贡献反而多亏本”的尴尬境地。两个燃气电厂本着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的原则,在双方领导的努力下最终协商一致,在考虑综合成本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交易价格,确保发电贡献与经济价值相匹配。在燃气电厂购销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今年最后一笔电量转让交易在本月完成,该公司最终将实现扭亏为盈。
在营销团队东奔西跑的同时,晋江气电公司并没有停下生产的脚步,迎峰度夏期间创下4台机组连续运行91小时新纪录,预计全年发电量创9年来最高,发电能耗创9年来最低,预计年度可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少碳排放23万吨。
(范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