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近视”“远视”并用青年屹立潮头
文章字数:1,107
  鲁迅曾落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新青年身处浩大的世界,理应“近视”与“远视”并用,感知时代脉搏,屹立时代潮头,以前瞻性的判断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当代青年需要培养“近视”的细致,在“远视”宏观历史中找准定位,“近视”生活,贴近时代脉搏,感知时代呼吸,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与时代同频共振。
  我们处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如果没有“近视”的能力,我们当如何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中寻找驻足的岛屿?且看“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没有被功利至上、个人精致主义等思想迷雾蒙蔽了双眼,而是在“近视”中看到了乡村人民的需求,听到了乡民脱贫的呼声。她毅然摸寻着时代共享发展的脉络,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为社会进步写下了生动注脚。反观有些青年陶醉于自动化、智能化、“解放人类”的幻梦,又或沉浸在“与我无关”的佛系心态中无法自拔,看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听不见人民的呼声,最终在碌碌无为中浪费青春。
  当代青年亦应具有“远视”的锐利目光,以历史的眼光超越时局的束缚,从纵向的时间维度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进而践行之,屹立时代潮头,推动社会进步。
  青年需养“远视”能力,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空前浩瀚、万物互联的时代。自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融为一体,到工业革命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我们生活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不论是爆炸式诞生的海量信息与观点,还是针锋相对的社会议题,抑或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无一不让我们眼花缭乱,难以应对。因此,培养“远视”目光能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全世界棋局。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汲取历史上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综合判断后做出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引领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华为集团任正非前瞻性地判断中国芯片领域存在短板,发展手机产业时兼顾芯片研制,最终稳居行业前列。由此观之,当代青年培养超前思维,在“远视”中预估历史发展潮流,将小我融入时代大潮,为时代发展增辉添热。
  青年培养“近视”与“远视”眼光时,需注意二者的综合应用。二者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互联结,辩证统一。“远视”观望时代大潮,“近视”贴近时代脉搏,“远视”培养全局观,“近视”聚焦个性化;“远视”是个人对世界的观察与理解,“近视”是个人对世界的触碰与探索;“远视”为“近视”提供宏观叙事的框架,“近视”为“远视”提供脚踏实地的实践。没有“远视”,“近视”易让人们走入闭门造车的死胡同;没有“近视”,“远视”易让人们漂浮于空中楼阁无所建树。因此,二者不可分割,应当综合运用,青年方能有所作为。
  青年是时代的青年,理应为时代的发展尽心尽力,吾侪青年当兼备“近视”与“远视”目光,在时代潮流中找准人生定位,屹立时代潮头,为社会进步增辉添热。(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