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六十五年前的录取通知书
文章字数:885
  近日,我应邀到老同学赵振炽家喝茶,他取出一份珍藏了65年的通知书给我看,让我似乎听到从时间隧道深处传来的悠远回声。
  这份通知书有点不一般:我们考取的是福建石油学校,发录取通知书的却是福州师范学校,后来又在福建煤炭学校毕业。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份1958年发出的福建石油学校第2186号录取通知书上写着:赵振炽同学:
  今年高、初中招生考试的成绩已经评定,你符合录取标准,决定录取在石油专业学校高中一年级。应于九月十日到学校报到。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正进行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时期,希望你能服从国家需要,愉快地前往分配学校报到。
  应于七月廿五日至七月卅一日到市教育局报到。
  福建省福州师范学校启七月三日
  原来,当年报考中专时,凡是有一个志愿填报福州师范学校的考生,都在该校参加考试,录取通知书也由该校发出。还记得发榜那天,我大清早就去鳌峰坊,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榜上时,心情十分激动。我和赵振炽一起被福建石油学校录取。
  在当时,福建石油学校设在南平。招收的学生除了本省以外,还有部分广东籍的。那年正值“大跃进”,福建的中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除了福建石油学校外,还有邮电、冶金、造纸、铁路等学校。报考中专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优秀,想读大学却家庭经济困难,而中专学校的伙食、学杂费全免——有书读,有饭吃,又不要交钱。所以我们选择报考中专。
  那时福州到南平还没通火车,只能乘船去,上船的地点在仓山区的龙潭角,下午4点开船,到水口要停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开往南平。福建石油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舍,只能借南平二中食堂当课堂。那年我15岁,下课时,常到延平码头,蹲在晃动的木排上,看着熙熙攘攘上下船的旅客,想念远在福州的父母,还在作文本上写了首《想家》的诗。
  新校师资很强,刚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年轻教师们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3个月后,学校搬到沙县,在吕祖庙上课。1959年夏天,福建炼油厂下马,福建石油学校与龙岩的福建煤炭学校合并。后来毕业的这批学生,成了活跃在福建煤炭战线和矿山机电行业的骨干力量。(吴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