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父亲的“中国梦”
文章字数:993
  何为“中国梦”,对于我父亲,一个简简单单的农民来说,就是守住自己的土地,种出好的粮食,让全家人有口饭吃,他就满足了。
  所以从我记事以来,他就教育我“不能浪费”“浪费可耻”之类的词。至于原因,父亲就搬出一个词——“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为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社稷。正是像父亲这样的亿万中国农民的脊梁,托起了这个沉甸甸的社稷。
  可惜,我天生“反骨”,对于长辈的教诲,我总是喜欢反着来。每次面对我留下的剩饭,父亲会默默地吃完,然后故意板着脸,带我们去后院接受“中农教育”。
  父亲带着我下地,轻活重活我都干过。小时候不懂事,我总抱怨父亲“虐待我”,其实他是在教我敬畏粮食,敬畏土地。从青翠的禾苗到金黄的稻穗,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都饱含着农民最炙热的情怀。每一位像我父亲一样的农民,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用心去感受土地的温度,用爱播下希望的种子。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才换来了看似轻易的食物。父亲常常告诫我,你们这一代人算遇上了好世道,国家富强了,你们每个人都能吃到饱、穿得暖,一定要学会珍惜!于是心中默默认可父亲这特别的“惩罚”,并对粮食和食物产生珍贵、爱惜的情感。
  在父亲眼里,只有土地。搬进城里之后,父亲自己弄了块小菜地。一年四季,无论忙碌还是清闲,父亲最关注的就是天气。在他看来,越来越精准的天气预报是科学种地的好帮手,能帮助他早做规划和准备。父亲常说,在城里种菜更得讲科学,要学会“因地制宜”,否则种不出好菜。倘若遭遇坏天气,父亲也会坦然面对。他说,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仍要对自然和土地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懂敬畏、明知足、肯耕耘、懂忍耐。尽管坏天气偶尔出现,这也正好可以让浮躁的我洞悉并尊重那些总被忽视的自然定律。
  所以,我家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超市里什么菜都有,菜的品相也比父亲种的更好看,但我知道父亲心中怀揣着“社稷”,他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农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那十年,明白有一座巍巍“社稷”需要每一位国人高举双臂共同支撑,这样老百姓才不会饿肚子,才可以睡安稳觉。
  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了,他心里怀揣着最朴实的“中国梦”,那就是希望有地种,让家人都能吃饱肚子。父亲说,大地无声记录了他的一生和付出、艰辛和苦涩、收获和喜悦。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很多人无法理解,但作为他的儿子,我懂。请大家尊重像我父亲这样的每一位农民的“中国梦”,简单、实在、要求不高。(翁郑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