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当悬挂门前的艾蒲,在街头巷尾弥散着阵阵幽香,一个庄重的节日——端午,伴随着夏日的清风朝我们走来。穿越千年的时空,经过一代代人的追忆、传承、思索,凝结了中华儿女对家与国最独特的情感寄托。每逢此时,那位行吟于荆楚大地的诗人,总是被我们重新纪念、缅怀;他的千古绝唱,总能让我们心中层云激荡。作为天地之间的人,应该具有何种价值,被再次深思。
端午是屈原对国至爱的不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不管在家国大事上,还是在文学探究上,始终在不断求索。从他于汨罗河畔吟出“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诗句起,家国情怀便成为端午节最深刻的文化底色和精神标识,启迪着我们构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以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将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不负韶华,为国家之崛起努力奋斗前行。
端午是饱含长乐康宁的祝福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盛夏来临,用芳兰洗去身垢,除去秽气,门前挂上艾蒲,长辈为孩子们系上彩绳,佩戴荷包,擦上雄黄,浓浓的节日氛围为这个夏天填上了一抹色彩。伴随着我们对家人朋友身体满满的牵挂,也寄托着对祛病消灾的美好愿望,“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祈盼往后的日子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喜乐安康。
端午是香甜中化不掉的爱意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碧绿的粽叶将糯米包裹其中,带着些许微微的清香,当热腾腾的雾气冒出锅时,满屋都是粽子的芳香,甜甜糯糯的粽子,明明热得烫嘴,却让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突然遇到一个金黄色的咸蛋黄,抑或是一大块酱肉,是情理之中的相遇,却也有意料之外的惊喜。一枚小小的粽子,不仅裹满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浓浓的情义,不论是甜是咸,朋友、家人间的情谊就是最好的馅料,幽幽粽香,也氤氲着团聚的温暖和幸福的爱意。
端午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菖蒲酒美清尊共”。古人用悠然又隆重的方式,期望驱邪避灾。传承已久,始终不变的是那颗向往美好生活、善良温暖的心。生活也像剥粽子,谁都不知道层层的粽皮里,包裹的是甜还是咸。或许眼前会有些困难,但只要多一点勇气,尝过生活百味后仍保持热爱,总能发现世间美好。
每一年端午时节,我们在都在感知家国情怀的意义,不论是艾蒲的幽香还是彩绳的牵绊,都饱含着亲人最美好的祝愿和最浓烈的爱意。对生活抱有满怀的热情,一切美好将接踵而至,愿每个人都能品尝时光的香甜,在仲夏的日子里平和安康!(李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