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矿山里的童年
文章字数:1,294
  别人都说,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对我而言,矿山就是这样的地方。这世间,有太多你所不能忘却的瞬间,种种记忆中的情景相互缠绕,编织成了一幅有关矿山童年生活的长篇,留给成熟时的自己,无论身处何方,总会在某一时刻将它打开……
    我的童年生长在苏邦煤矿,一条崎岖蜿蜒的路通往大山深处,繁忙的运煤车来回颠簸摇晃,尘土飞扬,这是矿区留给我的印象之一。
    矿区生活区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整个生活区躺在群山怀抱之中。自我出生起,我家就安在这里。从我家的阳台可以看到幼儿园、小学、机关大楼、招待所、矿区医院,每当夕阳依傍大山时我心里总想着山的对面有什么呢?
    矿山的童年是与大自然为伴的,后山的桑葚、杨梅、金桃娘都在召唤我们。     每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爬上后山,一串串黑红的桑葚,躲在绿绿的叶间,甜中带点酸,酸中又透着甜。果子和快乐一道装满了我们的童年。在生活区里,最常遇到的动物就是蛇,有了美味的诱惑,也无所谓山上有蛇出没。虽然上学的路程只有不到十分钟,为了抄近路,走在小路上经常能遇到蛇,待在原地不动,让它先过。
    矿山里最热闹的时间是清晨,最有烟火气息的是集市,附近的村民都早起出来赶集。卖菜的摊位一直在扩充,吃的用的玩的样样齐全。矿工家属三五成群,提着编织篮子簇拥到大街上,买回沾着新鲜泥土的果蔬。这里没有特定的赶集日期,因为每天都非常热闹。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时期的早餐都是母亲从集市上或者从矿区食堂里买回的。不同颜色塑料片样式的小饭票代表着不同的价格,拿到食堂里买早餐,好吃又省时间。
    矿山的活动是最丰富的,绝对可以称得上丰富多彩。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络,夜生活不像现在。吃过晚饭后大家常去的地方就是职工之家最顶层的舞厅,既能唱歌也能跳交谊舞。那时我偷偷跟着大人去了几回,不巧遇到班主任,还被斥责,至此再也不敢上去。矿区的工人电影院在那个时候可以算得上宏伟、大气的建筑了。矿里经常发放电影票,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时的我还看不懂,旁边的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电影院的功能除了放映影片,在“六一”“七一”“国庆”等节日还举办文艺汇演。那个时候觉得能被老师选中上台表演还是件挺神气的事情呢。
    矿山的年味是最浓的。临近过年,父母的单位开始分发年货,糖果、鱼肉、猪肉、饮料,甚至连小孩玩的小炮都有,我是年货的最大受益者,但我要帮忙搬东西。家里老人做年糕、酿甜酒、炸汤圆,应有尽有。最诱人的是晒腊肠,阳台上悬挂起一串串腊肠,香味随风飘来,令人垂涎欲滴。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家挨家挨户拜年,家家拿出茶点,泡上一壶热茶,热情地招待客人,吃完了再去下一家。
    从高中时期起我就不常回矿里了,山的对面也立起了烟囱、建起了冷却塔。之后煤企深化改革,矿区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宣布“退役”,矿里的职工陆陆续续分流到其他地方。曾经热闹非凡的矿区生活区也慢慢变得萧条、荒凉,只有那一排排白杨树依然挺拔。多年之后,大家的父母同住市区的煤矿集资房,我又能与童年时候的伙伴相聚了。每谈起曾经的往事,矿区童年的嬉笑与纯真都是一丝挂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味道,无论何时诉来,都香气四溢,勾人心魂。(蒋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