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从“钻杆子”到“笔杆子”的平凡奋斗之路
——记永安煤业先进生产(工作)者王平元
文章字数:1,370
图中为王平元正在监察煤质煤量管理

  王平元是永安煤业水井坑煤矿综合办主任,从业近30年,从一名掘进工人一路成长为矿井部门负责人,靠的是一颗尽职尽责、艰苦奋斗的初心,以及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1997年春天,新婚不久的王平元离开温暖的小家,背着行囊来到永安煤业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矿山工人。对于刚刚放下锄头的人而言,矿山的一切都是如此新鲜。但当他来到井下,拿起钻杆,才发现这碗饭并不怎么“好吃”。如何打钻、如何放炮、如何出矸架棚……摆在他面前的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面对重重困难,王平元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面对。为了能尽快掌握技能,王平元每天第一个到达工作面,准备好当班作业工具和材料,苦活脏活都抢着干,为的是让前辈们有更多空闲时间多教教自己。他白天学习现场操作技能,晚上复习安全规章制度,有啥不懂的就“缠”着老师傅、技术员请教。大伙被他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倾囊相授。王平元如饥似渴,积极学习各项技能。日复一日的努力,让王平元从一个懵懂小伙蜕变成班组骨干。
  有一次,班组在施工下山时,遇到坚硬的花岗石岩层,突如其来的变化给现场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这对原本工期就很紧的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反正都没办法按期完工,还不如干一天算一天。“这么困难的工作面,每天的工分还少这么多,真不如不干了!面对大伙的懈怠心理,王平元不仅没有跟风抱怨,反而有种面对挑战热血沸腾的感觉,他主动提出申请,担任最苦最累的风钻工。钻头打在岩石上发出的“咚咚”声以及钻机排气筒的声音简直震耳欲聋,才一会儿,整个人的耳朵就嗡嗡直响,头也跟着痛起来,但王平元全然不顾。他擦擦额头上的汗珠,眼神中带着坚毅,手里有力地握着钻机,一个眼、两个眼,一排眼、两排眼……连续三四个小时不停歇钻眼,让王平元的双臂渐渐失去了知觉。他没有停下来休息,炮后出渣架棚、铺设轨道,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影响下,全班组重拾信心、斗志昂扬,一同出满勤干满点,攻坚克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掘进任务。
  正是这股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韧劲,让王平元逐渐成长为班长、副队长,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被提任为采掘党支部书记。
  放下“钻杆子”,拿起“笔杆子”,王平元一下子无所适从。干粗活累活我会,写材料如此‘烧脑’的事,还真是不小的困难。”面对新的挑战,王平元放下曾经的成绩,选择主动“亮剑”。既然写作是零基础,那就从头开始。为了培养语感,他一有空闲就把书拿出来给自己“充充电”,还时不时地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摘录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为了练手,他从矿井广播稿等简单的稿件入手一篇一篇地写。为了提高写作质量,他经常模仿好文章的写法,也会去请教文笔好的前辈。为了一篇稿子,他会一遍一遍地修改、润色,直至满意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平元的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仅能够圆满完成每月的宣传任务,其撰写的论文《浅析股份制企业工会工作难点和对策》还在三明市总工会2020年课题调研和论文征集活动中评选为三等奖。
  因为工作勤恳、成绩突出,王平元年年受到上级表彰。面对种种荣誉,他却淡然地笑着表示:“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风雨兼程数十载,奋斗初心终不改。王平元牢记矿山使命、忠于职守、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的内涵。(邹超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