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十五载,“风光”耀大地。福能新能源公司自2008年注册成立至今,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披星戴月、探索奋进,建成了分布在福建省莆田、漳州、泉州3个地区共22个风电场、400余台风机以及云南省保山市1个光伏电站,已发展成为省内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为“清新福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引擎”。
追风逐电,开辟“聚集地”
怀揣建设全省风电行业标杆企业的梦想,该公司建设者“上山入海”,将绿色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作为追梦的动力。以莆田地区风力资源为例,风况较好的顶岩山、后海、东峤等风电场分别坐落于风景区、渔场、盐场等区域,该公司潜心研究,创新性把风景区、渔场、盐场、风电场融为一体,既减轻了风电场建设用地的压力,又将生态资源保护了下来,在既有的空间上实现了经济价值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如今的东峤盐场、后海渔村和汀港山景区,高耸的风机矗立在晒盐池、渔场以及山区道路四周边角上,一台台风机高擎入云,鸟儿飞、植被绿,风机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精美和谐的画卷。
巨型的桨叶缓缓旋转,默默点亮了万家灯火。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陆上风电装机容量88.1万千瓦,控股1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40万千瓦,1个光伏发电项目3万千瓦,累计总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37.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耗1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8万吨,为“碳中和碳达峰”作出贡献。
精心复绿,织密“防护网”
在提供源源不断清洁绿电的同时,该公司着力构筑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环境的和谐之美。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大风电场“青山挂白”的治理力度,反复调研讨论方案后,编制了莆田大蚶山、顶岩山、潘宅等10多个风电场生态修复方案,迅速组织施工,有序推进风电场植被恢复,取得良好成效。
“促进生态和谐,呈现生态美景”的环保理念贯穿了各个风电项目建设的环节。以莆田顶岩山风电场为例,该风电场在施工之初就注重水土保持与植被复绿工作,志在将该项目打造成省内的示范工程。
在复绿方面,该公司积极发动广大党员、职工义务参与绿化环境,推进风电场风机道路及机位绿色通道建设,累计种植5万余株相思树、矮尾松等苗木,播撒草籽上千公斤,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在石城、石井、东峤、大蚶山等风电场海岸线形成了防风护林的绿色屏障,为福建省的绿色和谐风电场作出了榜样示范。而今,顶岩山风电场的进场道路沿线不仅成功完成山体复绿,更是呈现出“四季常有花不同,日日鸟语还不休”的景象。
互融共进,搭建“连心桥”
该公司担当起助力“企地共建促和谐,携手并进促发展”的国企社会使命,与当地群众搭起了“连心桥”。
在风电场开工建设时,该公司充分考虑设备运输及出行的需要,为风机道路进行“量身定制”,拓宽原有的县道作为进场道路,对弯曲泥泞的小路进行扩宽与水泥硬化,在道路两边全线修筑排水渠,在危险路段加装防护栏,满足生产运输的同时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要致富先修路”的生动实践,拉近了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大力开展捐助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资助莆田市秀屿区100名贫困生圆大学梦。同时,从2017年起连续3年,每年拨付20万元对口扶贫政和县镇前镇西溪村。近几年投入项目所在地乡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户慰问资金等累计达上千万元。
如今,风电场宜人的风光,与前来徒步踏青的游客、拍摄婚纱照的新人、科普教育实践的学生一起,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仿佛向世界诉说着一个自然风情邂逅工业之美的绿色故事。(曾武 林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