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我迎着晨雾出发。在期盼中,我终于迎来了在三川风电公司的第一次出海。
伴随着一声声汽笛鸣响,“辰锦18”运维船发动机轰鸣,劈波斩浪,稳稳前行,而我也正式出发,开启一天的海上风电探索之旅。
虽然已经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当船只刺破薄薄的雾纱,阳光洒在海面,巨大的风机阵列出现在面前时,震撼感仍油然而生。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一排排风机整齐排列,更长的叶片、更高的塔筒,一切都让我新奇。
随着船只顶靠成功,我也正式登上#35风机的承台。身临其境后感觉更加震撼,底部承台宽敞到可以跑圈;三层“复式楼”机舱,真的大到会迷路。前辈说的机舱会迷路这个事,以前只当个笑话听,现在却发生在自己身上。
变频系统、变桨系统、偏航系统,一切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想起入职之初,公司领导对我们的殷切交代:“要像对待员工一样去对待这58台风机,从技术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着手,提升设备可靠性,助力三川公司高质量发展!”顿时感觉肩头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海上风电作业由于其特殊性,用餐是个难点。检修人员在承台背风面,就着海风,配着海景,吃着早晨出发时带的盒饭。看着身旁的同事一张张年轻却晒得黝黑的脸颊,我不禁感慨万千,维检人员在海上风电检修这个独特的“战场”,用辛勤汗水浇灌,倾尽全力守护每一度绿电,“应发尽发”是维检人员最朴实的愿望。
海上风电检修工作,受制于机位地理位置的特殊影响,交通方面容易受风况、海况、浪高、雨雾的影响,使得工作安全风险更高。从入司后的安全理念培训,到现场一项项安措落实和一声声安全提示,都让我感受到三川人对于工作安全的重视、严谨和担当。
在接完最后一班维检人员后,漆黑茫茫的大海中,运维船随波沉浮,开始返港。在灯塔的指引下,伴着人间烟火的亮起,我也终于重新踏上了厚实而稳重的土地,果然“脚踏实地”的感觉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回忆起7年前,我进入新能源公司的第一站是石城风电场,进入三川风电公司的第一站依旧是石城海上风电场;从80米的陆上风机,到如今154米的“巨无霸”——海上风机。从陆上风电到海上风电,不变的是作为中国电力事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初心。(王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