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为期两周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融入企业;实行新员工轮班驻港学习一个月,让他们到码头一线通过实践掌握煤炭贸易业务;分批次组织新老员工结对实地走访50多家上下游客户,并深入各地市开展煤炭市场调研,为开拓市场下好“先手棋”。
近期,福能物流公司党委以党建为统领,紧扣经营中心工作,精准打出加强队伍建设“组合拳”,用心打造一支讲政治、高素质商贸团队,实现党建与经营同向发力、员工成长成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截至8月24日,该公司累计保供电煤600多万吨,供应水泥行业用煤首次突破100万吨,市场煤业务增长率超过80%。
坚持“双培养”机制党旗领航扬帆
经营业绩的亮眼答卷得益于商贸团队的战斗力。“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员”,该公司党委坚持“双培养”机制,深化“党建+煤炭供应”“党建+风险防控”“党建+市场开拓”等活动载体,不断推进“党建、业务、人才”深度融合,呈现出“党员争当业务骨干、业务骨干心向党”的良好局面。
“党建与业务融合,首先要有会做业务的党员。”该公司党群部门负责人表示,业务部门作为公司员工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门,既是开展业务的主力军,也是壮大党员队伍的生力军。为增强组织的活力,机关党支部运用公司党委搭建的“福能物流大讲坛”“读书会”“党建共建·篮球联谊”、党建引领“1+N”商贸模式等载体,引领青年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该公司近年有7名青年业务骨干相继入党。其中,有2名青年现已走上业务部门中层管理岗位。
推行“双导师”模式扶上马送一程
思想上化人,专业上育人。该公司党委结合实际践行“人才强企”策略,大力推行党员“一带一”联系服务职工和“以老带新、以新带更新”的“双导师”模式,努力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真正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该公司以满足发展刚需为导向,分别通过校招和社招引进7名专业人才。他们有的从校园到企业,有的从业外到业内,该公司便根据其自身特点,分别量身选配一名党员“标杆”和一名专业“大拿”作为导师,并结成“师徒对子”。1996年出生的王晨去年加入福能物流,在“60后”党员师傅吴涛的培养下,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如今,他被指派为“90后”新员工蔡铭的专业导师。“在教学中反省自己,这本身也是一种提升。”提及教学心得,王晨坦言,要成长就要走出机关“空调房”、走进一线“大火炉”。眼下,身为两岁宝妈的蔡铭正在莆田国投港进行实践锻炼。
畅通“双晋升”渠道激发内生动力
“公司建立了岗位职级和专业职称两个晋升渠道,就是要让青年人才‘冒’出来。”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开强在青年员工座谈会上鼓励青年,要自主加强学习,通过考试取得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术职称。
人尽其才,更要才尽其用。该公司秉持“因材施教、因事择人、视能定岗、人岗适配”的选人用人原则,逐年修改完善员工评岗定级、业务提成、特殊贡献奖等实施办法,畅通自二级员工向一级员工、二级主办及一级主办的晋升通道,形成“能上能下、多劳多得、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格局,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有效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个人成长成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近两年,该公司先后有1人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2人取得会计中级职称,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大幅提升。(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