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援藏初行
文章字数:1,058
  光阴这玩意总是稍纵即逝,这不,一个不经意,自己距离开曾经怀着青春梦想工作了十四年之久的漳平煤业公司,来到藏东明珠的西藏昌都已二十多天了,还没来得及为逝去的记忆撰写回忆录,就已开始追赶那不可拒绝的新征程。索性提起手中的笔,涂鸦援藏心绪。
  昌都,地处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康巴文化的腹地,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时间回到7月15日,我作为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成员之一,历经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飞抵世界海拔第二高机场4334米的邦达机场,来到藏东明珠的西藏昌都,开启自己的援藏之旅。
  一下飞机,藏东人民手捧洁白的哈达、吉祥的切玛和香甜的青稞酒,以最热烈、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我们的到来。与兴奋感一同到来的还有高原反应,低压缺氧顿时让我觉得气喘胸闷,头晕脚浮,人生第一次体验到原来氧气是如此的“奢侈”。随着中巴在路上奔驰,高原反应所带来的不适被眼前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邦达草原所替代。那里地势平坦,绿茵如毡,草原肥沃,美得让人无以言表,连空气里都飘洒着醉人的花香。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既令人向往,又让人忐忑的目的地——昌都市区。接送我们的“卓玛”介绍说,曾经的昌都,房屋低矮、道路泥泞、发展滞后。而眼前的昌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市区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交通四通八达,传统藏式元素与现代建筑造型相融合,一步一景,如诗如画,如痴如醉,一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昌都屹立在雪域高原的峡谷之中。
  面对开启的援藏生涯,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茫然。苍茫的雪域高原,固然风景旖旎,但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艰难险阻。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高原的寒冷、严重的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
  虽然这里的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但丝毫没有动摇我援藏的决心。因为这是一份初心,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面对藏区新环境,我将传承“老西藏精神”,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好传统,拿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充分展示福建省能化集团职工的良好风貌,努力为雪域高原添彩,为能化集团增光。
  启航新征程,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我会带着牵挂、带着感恩,慎独慎微、严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用好的心态去开启崭新的援藏之旅。愿我挂念的人和挂念我的人健康、快乐每一天。
  昌都,我到了……(赖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