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无论如何,要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文章字数:1,577
  “无论如何,要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省能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荣兴高度重视福建煤电公司抗洪防汛工作,于6月8日亲自电话部署。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从5月开始,福建煤电公司矿区便饱受雨水困扰,特别是地处山区的翠屏山煤矿、龙潭煤矿两对骨干矿井,面临多年未见的雨水挑战,不仅无法正常生产,而且受涌入矿区洪水影响险情不断,抗洪防汛工作如履薄冰、异常艰难。按照集团领导要求,福建煤电公司紧急动员、号召全员投入“治水行动”中。
  咚咚咚,6月17日凌晨4∶35,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震醒了刚刚入睡的龙潭煤矿党委书记林思益。
  “书记,生活区25、26两栋楼边坡发生严重塌方,楼栋住户存在安全隐患。”门口,穿着雨衣满脸雨水的该矿后勤中心主任赖燕斌神情焦急。
  现场,25、26两栋居民楼的边坡已发生大面积塌方,滑坡面积已达200多平方米,并且在两栋楼之间的地基层土上还有一些被雨水冲刷的裂缝,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大部分应急人员集中在井口排水,林思益迅速通知后勤人员和党团员志愿者到场,拉好警戒线,立即组织两栋楼居民撤离。
  5∶30,两栋居民楼60户130多人开始连夜紧急撤离,职工食堂二楼成了撤离职工家属的临时“安置点”。下午2∶30,志愿者们完成了全部人员的撤离工作。
  与此同时,在该矿生活区外的其他区域,甚至在福建煤电公司的矿区范围内,一场更大更艰巨的“治水”正在上演。
  其实早在3月,这场“治水行动”便已经启动。为了防范雨季洪涝灾害,福建煤电公司未雨绸缪,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要求,开始了准备行动。
  井下增设水泵、修复引流渠、安装水位监测系统、开展防排水演练……该公司积极夯牢抗洪防汛的坚实基础。
  5月7日,雨水果然“如约”而至。特别是进入六月份,持续的强降雨不仅使山洪泛滥、井下涌水量激增,同时也给矿区抽排水和抗洪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福建煤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分片紧急赶赴两对骨干矿井,会同矿领导、基层技术人员全力开展抗洪防汛工作。
  6月7日,龙潭煤矿延四采区涌水量激增,水位迅速上涨,该矿立即启动水害应急预案,全面开启在用水泵及抽排水设施设备,加大延四采区区段的抽排水工作。同时,全矿人员迅速“兵”分三路,开展上山巡查渗水点、下井盯守抽排水情况、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
  (下转二版)  6月8日11:40,翠屏山煤矿监控中心显示各区段涌水量大幅增加,总水量已达到预设的最高值(2017年至2021年来最高值),电流也达到供电容量上限。该矿立即停止生产作业,迅速撤出一、二线作业人员。
  为降低洪水带来的危害,确保矿区生命财产安全,翠屏山煤矿采取“巡、堵、引、控”的“治水”方法。强降雨期间,该矿生产技术人员、党员突击队、党团员志愿者在领导的带领下,每天12人分4组带着干粮冒雨前往井田范围内牛坑、大清坑等山地,开展全区段无遗漏巡查,寻找可能增加矿井涌水量的渗水点。对排查出来的渗水点,该矿第一时间采取薄膜覆盖填堵、挖渠引流、动态监控的办法处置。对矿区地面范围内的大量进水,该矿则通过引流、搭建临时过水桥等方式,保证矿区职工进出安全。
  6月13~17日,持续的暴雨让龙潭煤矿接连迎来排水“高峰时刻”。为了对井田范围内的山体渗水点进行有效控制,该矿每天安排30~40个人盯守,配备2台钩机和3辆皮卡车,排查了大小渗水点20多个,挖引流沟渠30多条,填埋黄泥沙袋1300多袋。在井下防水点,该矿设立了多处应急处置点,每个点都配备了1名安全员、1名技术员和2名采掘职工,既盯守水情也盯守抽排水设备(水泵)的安全运行。
  安全责任重于一切。在福建煤电公司,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从六月份开始基本上都24小时坚守岗位,取消了周末假期,井口调度室更是全面实行“双领导”值班制度,全方位坚守矿区汛期的“安全线”。(林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