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四十年前的那场高考
文章字数:719
  好友家的姑娘今年高考,心态非常好,不让爸妈请假陪伴,一如既往地一个人走上考场。听他说起这一幕,又勾起了我四十年前那场高考经历,记忆犹新,宛如昨日。
  高考的前一天,我们乘坐学校的大卡车从乡下赶往县城一中,家长们都没来送我们。学校宿舍有限,外来的考生只能打地铺,三十多人挤在一间教室里凑合。七月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面对恶劣的条件大家都没有抱怨,也许是大家的心思都全力以赴放在考试上。每个人都安静地坐在各自地铺上复习知识点,有些人读到半夜才肯休息。
  三天时间,大家都争取发挥出最好水平,没有谁因为考砸而沮丧,或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比较欣慰的是食堂特地为高考学子们做了安排,丰盛可口的伙食让每一个同学都吃得饱饱的。平日,我每星期只有一元钱的菜金,自己带面粉到学校食堂,兑换成饭票,中午的炸酱面才舍得花一毛钱,早晚吃的都是自己带的烧饼和酱菜,喝一碗三分钱的稀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缺肉少油的饭菜根本吃不饱。而这三天的高考餐几乎顿顿有肉,馒头、大米饭管够。同学们竟有一种考不好都对不起这么好的高考餐的心情。
  我们那几届孩子正好经历了文革,几乎是半工半读念完初中,高中赶上高考恢复,加上乡下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我们是紧赶慢赶,学完了新的高中教材,明显感觉落后于县城的学生。高考结果基本在意料之中,大多数人落榜,我们寥寥几个尖子生勉强考入大专、中专,已经是欣喜若狂了。
  凡参加过高考的人,心里都存在一个高考情结。一辈子或欣慰、或失落、或遗憾,却都忘不掉,解不开。我的高考感受就是艰难生活中,勉强赶上了一趟末班车,开启了一段人生的新历程。又是一年高考时,又想起乡下的学校,艰苦的生活,拼一把的高考,那顿丰盛可口的高考餐。(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