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煤电公司转型项目红炭山健康养老基地项目现场,几簇鲜红的杜鹃花格外引人注目,红艳欲滴、柔美绚丽的花瓣随风轻曳,煞是好看。
红色的花朵不仅与工地上的红砖灰钢形成刚柔反差,也让观赏的我思绪荡起了圈圈涟渏。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多年前,李白与杜鹃“重逢”也让今天的我有了又见杜鹃红的感慨。
记得第一次相逢杜鹃花是在1998年的原田螺形煤矿。那时也是阳春三月,刚毕业不久的我在下基层矿井办事时,田螺形煤矿办公楼对面的山头上,一簇簇红色娇艳的杜鹃花正迎风怒放,点缀在本已新绿盎然的绿树画布上,犹如一幅唯美的风景画。有趣的是,在田螺形党政办,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正在奋笔疾书。当我凑近一看,稿子上赫然写着一个醒目的标题《又见杜鹃红》。现在想来,他当时一定对杜鹃花有着特殊的情结。
这次“邂逅”让我对杜鹃花有了深刻的印象:原来山野之中还能有花开得如此鲜艳、如此绚烂,也让我记住了那个描写杜鹃花的青涩“才子”余镇洲。更有趣的是,多年以后,我和余镇洲同在一个部门上班。
第二次遇见杜鹃花开是在2001年的高陂煤矿。那一年是福建煤电公司处于煤炭黄金期的大发展阶段,也是高陂煤矿热火朝天筹建的关键期。
随“建设大军”调任高陂煤矿的我,于阳春三月再一次在山岭涧野中被那一簇簇火红陶醉。与田螺形煤矿“点缀式”有所不同,高陂煤矿山间的杜鹃花是漫山遍野的。目之所及红色成片,毫不吝啬的红色与当时繁忙的工地相映吸睛,别有韵味。
基建施工的工人们在休憩间隙,也总会跑到某一簇杜鹃花旁大饱一番眼福,顺便吸几口淡香舒缓一下劳作的疲惫。说来也是神奇,杜鹃的花开得是端庄大方、豪情大气,但杜鹃花的香气却是清新淡雅、细缕绵长的,是那种需要用心去感觉才能感受得到真正味道的香。
之后,煤电公司开始经历了艰难的改革和攻坚克难之旅。从田螺形煤矿的关闭开始,煤电公司响应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要求,持续关闭了11对生产矿井,平稳分流安置了6800多人次的关闭矿井富余人员。矿井关闭后,原来热闹的生产单位也变成了“留守处”,对于杜鹃花的红艳也逐渐成为底片留在了记忆的某处。
时光飞逝,又见杜鹃花开已是2022年3月了。这次所见的杜鹃花簇虽然不多,并且是人工移植在建筑工地上的,但怒放的火红却依然夺人眼目,这更多的是因为她应景地开在了承载着煤电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转型项目的工地上。
虽然花簇不多,花蕊也不多,但每一朵都开得鲜艳夺目,别有一番味道。看着杜鹃花,我总会不由得想到当前公司的转型发展现状。现在煤电公司的转型就如这工地上的杜鹃花,虽然落地开花的项目还不多,但煤电人齐心协力、工作热情高涨,都在全力以赴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精品,成为一朵怒放的杜鹃花,并在不久的将来,在能化集团的福荫下形成漫山遍野的火红。
期待那一天,再见杜鹃红。(林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