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听到伍万里的报告,我又一次潸然泪下。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都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该电影是《长津湖》系列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他们将狙击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承受住了更猛烈的火力、付出了巨大牺牲,三炸水门桥,打出了军威、国威。
是不是有很多观影者跟我一样好奇,水门桥这座只有8.8米的小桥,为何如此重要呢?当“北极熊团”被全歼之后,为了不让美陆战一师这支王牌部队全都葬送在长津湖,谨慎狡猾的美国少将史密斯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然而,在山地居多、地形复杂的长津湖一带,机械化装备的美军想要从古土里撤退到兴南港,进而逃出升天,他们可选择的路线只有一条,且必须经过咽喉要道——水门桥。
在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里,不惜一切代价炸掉水门桥是战士们的任务,也是该电影的焦点。为了完成使命,志愿军们不怕牺牲,他们是反穿棉袄的“敢死队”:平和拿着炸药包和坦克同归于尽,他的手被坦克的履带来回碾压,在万不得已的时刻,伍千里开枪点燃炸药包,用平和的牺牲,换来炸桥的胜利;余从戎在雪中醒来,发现电台可以使用后,他爬上了山峰,美军的飞机却出现在他面前,在知道扫射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为了掩护战友,留下一句“再见了,七连的战友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战友们的安全;梅生为了掩护伍千里的行动,开着装甲车,嘴里咬着女儿的照片,点燃车上的可燃物,义无反顾地向敌军冲去,为伍千里争取了时间;伍千里带着炮冲出了桥面,迎接他的是两旁的美军,但他只是笑了笑,用枪点燃弹药,在美军的扫射中坚持完成了最后的使命,桥再一次被炸毁。
平和、余从戎、梅生、伍千里……电影里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牺牲,一声又一声的枪响,一颗又一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慨万千,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历史不能忘,初心不能忘!向英雄致敬,用我们的爱国热情,一起奋发图强,一起向未来!(陈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