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以来,面对全国新冠疫情仍有突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和依然严峻的能源保供形势,省能化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重点项目建设突进为总抓手,压实各方责任,奋力冲刺四季度,打响年度项目建设收官战。
龙头带动,孵化项目建设产业链
蓝天艳阳下,一条条管道交错延展,一个个储罐错落伫立。漳州古雷,一个现代化的石化产业基地雏形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构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的决策部署,新组建的省能化集团正加快推进“十四五”产业规划和战略布局,走好产业链整合、联动、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重中之重的项目,当前集团正全力加快推进古雷石化基地的“龙头+产业链+公共配套”系列项目建设。作为古雷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要建设有15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项目。项目总投资420亿元,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其乙烯装置设计规模为世界级,多项技术为国内首次引进,填补国内空白。项目自今年8月正式签署合资合同以来,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该基地另一个龙头项目——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已全面启动前期各项工作。
在福化鲁华公司碳五、碳九分离及下游新材料项目工地,推土机、渣土车来往穿梭,工人们在平整后的土地上施工。
“该项目将利用省石化集团参与福建4套乙烯其中3套建设的优势,整合3套乙烯的碳五、碳九资源,建设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碳五、碳九分离及下游综合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总投资为41.21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24.63亿元。”福化鲁华公司董事长江俊明介绍。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征地、安评及环评,正在推进能评审批。一期项目的总体设计、详勘已完成,正在开展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工作。
同样作为该基地产业链项目的还有古蕾化学公司26万吨/年苯酐项目,项目总投资9.8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预计17.8亿元。
“我们苯酐项目目前已实现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缪光说。
智能改造,赋能项目建设提质升级
步入顺昌炼石厂区,干净整洁的主干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灌木林,近日到该厂调研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建平边走边感叹:“这完全改变了我对水泥厂的最初印象。”
这得益于顺昌炼石技改项目的智能化改造。该项目总投资7.1亿元,在拆除老旧的4#、5#窑生产线后技改建设一条带7.5MW纯低温余热发电的4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该生产线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计年产熟料148.50万吨,年发电量4590万kWh,配套一台水泥粉磨系统,年产水泥180万吨。
10月份,该厂大窑运转率100%,生产熟料19.43万吨,创投产以来最好成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配套的窑磨控制专家优化系统已投入试运行。下一步,顺昌炼石厂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成福建水泥首家智能工厂。(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