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绝密使命》后,我带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再次来到了剧中“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原址伯公凹,记得上次来到这里,是中学班里组织秋游。伯公凹虽离老家仅有数公里,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学习工作,就没再来过,记忆已有些许模糊。这次参观学习后,伯公凹发生过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光荣事迹,再次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一盏明灯、三块银元、七烈士的故事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深受感动。
客家人有“伯公”信仰,点伯公灯成为一种习俗。在那个特殊时期,长年亮着的伯公灯成了交通员护送物资人员的“信号灯”。如果村里有敌人,那盏油灯是不会亮的,交通员会先让他们护送的领导同志退回山上隐藏起来,等油灯重新被点亮后,才会挥挥手通知领导同志继续前行。伯公凹的这盏油灯,是交通线上灼灼燃着的一盏明灯,抑或说它是一盏信仰之灯、胜利之灯,它给予那些在暗夜里艰难前行的人多少勇气和力量!就是这盏油灯照亮了客家人南迁的路,也照亮了红色交通线前行的路,照亮了革命烈士回家的路!
三块银元见证了历史。1931年底,周恩来从上海到中央苏区任职,他一路化装成讲法语的牧师、装成哑巴的商人前往瑞金。在青溪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一位平民打扮、仪表朴素大方的同志来到伯公凹交通站,为了接待好这位“特殊客人”,邹家兄弟决定杀头母鸭炖汤款待他。第二天临走之时,客人掏出3块银元对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3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事后,赖三妹知道这位“特殊客人”就是周恩来,便留着这三块银元,当作传家宝世代相传。
邹端仁、邹作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晋发7位先烈为了革命,在闽粤交界处渺无人烟的伯公凹小山村建立起家庭式红色交通站。当时,伯公凹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参加了秘密交通线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传递情报和文件,采购和运送物资,或者护送南来北往的重要客人。战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他们把胆怯与恐惧抛在一边,在这闽粤交界崎岖而隐蔽的山路上,奔走着他们坚强不屈的身影,邹氏“一门七忠烈”的故事在永定这片红土地上流传。
伯公凹故事让人热泪盈眶,学习就是一次新的洗礼和升华。“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百年党史中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奋发向上的力量,百年党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毅担当,百年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赋予改革以新的时代内涵,百年党史歌唱着中国共产党人攻城拔寨的英雄赞歌。珍藏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血脉,用无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不断激发我们干事创业激情。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学习党史,我们就要明白只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善于做事、敢于负责,以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才能瞄准目标、有的放矢,做到正中靶心、取得实绩、见到实效。(郑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