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所有的赛事均以空场形式举办,但这场奥林匹克盛会仍然举世瞩目。
回顾历史,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奥运三问”,如今我们已经一一实现。何为“奥运三问”?即: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是1908年,天津的爱国青年在观看了第四届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后发出的爱国呼声。在当时的中国,实现“三问”是敲冰求火,但是,在113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意气风发一一回答。
回答第一问:从1到639
1932年7月30日,“四亿中国人的唯一代表”——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仅有6人的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手擎国旗走在最前面。站在起跑线上的他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借此表达不忘国耻家仇。
2008年7月25日,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10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639人,参加全部28个大项。在开幕式亮相的中国体育健儿身着“中国红”礼服,英姿飒爽、激情澎湃、昂扬自信。
回答第二问:从第一枚到第一位
1984年,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26岁的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摘取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是“零的突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遥居当届奥运会奖牌榜第一位。这是对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环境卫生以及体育竞争力的一次综合检阅,促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加快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进程。
回答第三问:第一座双奥城市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2014年,南京举办第2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青奥会;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而北京也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
中国与奥运,不再是遥遥相望,而是互相成就。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评价:“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在未来应该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评价:“北京奥运会将展示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现代化和开放的成功之路上取得的成就。中国将继续在这条成功之路上走下去。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辉煌的体育事件,还是联系世界各族人民的节日。”
激情和梦想齐飞,奋斗与超越同在
在实现“奥运三问”的同时,奥林匹克的圣火已经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心。经历奥运洗礼的中国人正在践行“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并且将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奥林匹克作出中国贡献,为世界和平作出中国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黄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