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漫漫两万五千里,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穿越“死亡陷阱”荒草地;有一群人,为了救国救民,用意志和信念征服人类极限,用鲜血和牺牲撕开了黑暗困局。这就是长征,这就是红军。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二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讲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斗争并达到政治成熟的重要时期。每每看到这一段历史,特别是看到红军长征的事迹,我总是热泪盈眶。
伟大之所以伟大,是明知艰险,却义无反顾,是成败未知,却矢志不渝。从最开始的8.6万人,到湘江战役伤亡惨重只余3万多人,探索的道路艰难又曲折,有牺牲有失败,有激烈的争论,也有痛苦的彷徨,但共产党员仍然坚持斗争。我们站在革命胜利后的今天,回头看这一段历史,已无比敬佩于他们的坚持,但试想在革命斗争中的共产党人,前路在哪是未知,理论是否正确是未知,战役能否胜利也是未知,是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支撑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筑起一道“桥梁”。
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此后,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渡过金沙江,北上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最后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胜利,是检验真理的伟大胜利,是团结民族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伟大精神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也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这种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坚定信念,创造价值。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魏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