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傅,请把党建牌再往上移一点!”“小罗,把今天的布样数据给我看一下。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就是福能南纺公司卫材厂今年新来的“女管家”——党支部副书记、副厂长胡爱月。
4月27日,公司员工的微信群、朋友圈都被这条消息刷屏了:公司员工胡爱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普通挡车工到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金牌工人、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对纺织的坚持和热爱,完成了人生中一次次华丽转身,用柔弱的双手、不懈的奋斗,为自己编织的梦想之花增添光彩!
坚守初心笃行致远
1994年8月胡爱月从纺织技校毕业后,成为众多纺织女工的一员。初来纺纱厂细纱车间的她,看着老师傅们接头、落纱、换段等行云流水的操作,便暗下决心,也要成为她们那样优秀的挡车工。然而,想着容易做起来难,看似简单的一个接头动作,不是脱头就是粗细条。我就不信别人能玩转的纱线我会搞不定。”一向不服输的她没有退缩。“师父引进门,修行靠自身”。为了练就扎实的操作技能,业余时间她基本上做到手不离纱线,无论是在吃饭间隙,还是在宿舍,都在抓紧时间练习,原本白嫩的手指硬是被柔软的棉纱勒出了一道道口子。她还主动找教练员对自己的操作进行不间断的模拟测定,熟练掌握考核测定中的重点、难点。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精湛的技艺、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心,使她得到了车间和工段的信任,她被作为操作种子选手进行培养。1996年,她首次参加全省棉纺行业细纱挡车操作比赛就获得全项省级操作能手荣誉称号。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挡车工的初心,她没有止步,继续坚持苦练操作技能,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细纱专业理论知识,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操作技术相融合,推广了细纱工序左右手协调配合的“甩管接头”操作法,不仅提高了纱线质量,还减轻了姐妹们的劳动强度。2014年,胡爱月被公司选送参加福建省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不负众望的她获得第一名。2016年,她走上了全国纺织行业技能竞赛的舞台并获佳绩,成为一位优秀挡车工”的梦想她做到了。
传播技术不忘本来
“小胡,这个小姑娘交给你了!”车间新招的工人和转岗女工,车间领导基本上都安排胡爱月带。看起来大大咧咧的胡爱月,工作起来却不含糊,尤其是带徒弟,她更是尽心尽力。她说:“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带徒弟,她都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直到她们掌握为止。一位从布机转岗的员工,因工序跨度大毫无基础,加上年龄较大,动作反应较慢,细纱工序对接头等基本操作速度要求很高,其他员工都不想带。可胡爱月毅然接手,耐心地指导她,一遍又一遍陪着练习拔管、找头、挂钢丝圈、绕导纱钩、卡头……三个月后这位当初不被看好的徒弟按规定达到独立上岗标准。帮教过程中,她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操作要领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小姐妹,让她们能尽快掌握技能,早日独当一面。多年来,胡爱月已经带出了50多位徒弟,有的成为了技术能手,有的成为了骨干力量。立足岗位默默耕耘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胡爱月的人生信条。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挡车工,成长为车间生产骨干、教练员、工段长、生产调度员、车间副主任、副厂长、党支部副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职工群众。每一个岗位都有价值,我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才能无愧于岗位赋予的责任。”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看起来甜美、柔弱的她在这“艰苦”的行业二十七年如一日地默默释放着正能量,以一份责任和坚守、一种无怨和无悔、一颗感恩的心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发挥着光和热。
胡爱月在担任生产调度员时,为确保生产运转有效衔接和生产效率最大化,她主动与生产营销部及用户沟通,无论节假日、双休日都坚持每天到车间现场了解生产第一手资料,精心安排各工序各品种生产量,五年的生产调度工作做到零差错。
2020年纺织厂面对结构调整退出生产序列,涉及人员众多且多为老员工,作为党支部副书记的胡爱月深知这次结构调整意义重大,面对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也更大,她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各种会议做好思想工作动员,主动找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诉求,协助管理团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历时6个多月,终于平稳、有序、圆满完成结构调整工作,为助力公司转型发展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蔡常春 摄影报道)
图为胡爱月(左)在指导徒弟处理工作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