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时候,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让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时节。
清明节气的习俗,有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活动。这个季节气候多变,常常会意外地来场“纷纷细雨”,给出门祭扫的人们增添一层愁绪。人间的悲悯在四月的这个节气化为满天纷飞、密如细丝的春雨,丝丝线线牵扯着对先祖亲人绵延不断的思念。
望着密密如织的细雨,脑海中浮现出奶奶慈祥的音容笑貌、疼爱的温柔抚慰,浮现出敬爱老师的谆谆教导;站在烈士陵园前,脑海里浮现出那些保家护国与敌人殊死斗争不幸牺牲的英雄们……清明节,承载着人们对已故亲人那诉不尽说不完的深深追忆与浓浓思念。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时节农业谚语。此时,万物复苏,绿草如茵,百花斗艳,杨柳依依。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民们不负春光,抢抓农时,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田野间、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到处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
清明时节,花红柳绿,春光明媚,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节。人们褪去厚重的冬装,穿上明丽多彩的春服,带着美丽的心情,呼朋唤友,踏上赏花之旅。金黄色的油菜花香气扑鼻,美丽的花蝴蝶欢快飞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大地上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穿着汉服的姑娘们,举着油纸伞、摇着蒲扇,穿梭在花丛中,青丝飞舞,衣袂飘飘,飘逸灵动的纱裙,在繁花的衬托下,简直就是仙女下凡,美不胜收。(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