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3日,福能南纺技术部门传来喜讯:该公司申报的“一种用于特种基布轧光定型的生产线”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是今年下半年我们获得的第五个奖项,公司现拥有国家知识产权授权专利达到了50项。”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黄族健开心地说。
南纺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推动企业转型,以创新助力企业发展,适时调整产品定位,不断开发新产品,探索新出路。今年疫情期间,该公司实现了逆势增长。据统计,该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3亿多元,同比增长3.45%;6月以来水刺产量连续5个月创新高;11月又成功开发出2个高密高重针刺基布新产品……持续构建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长期以来,该公司紧抓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引进人机界面自动化高科技检测仪器,获得福建省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合成革基布与非织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纺织品水刺非织造创新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黄族健说:“这些平台填补了福建产业用纺织品研发领域空白,为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做准备,平台建成可为行业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创新基地,也可为行业相关企业、机构提供研发和测试服务。”
据了解,技术团队主动围绕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承担《气流成网高密木浆复合水刺擦布》《高性能针水刺复合海岛超纤合成革基布》等多个省科技重大项目,引导技术人员致力于行业共性技术难点问题研究,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南纺公司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开发和自主研发并举的道路,成立研发团队,拥有完整的产品开发体系。
该公司与东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东华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主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利用各方的新技术研究成果、人才优势、市场信息等高起点研发新、优、特产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坚持紧跟技术前沿,驱动创新谋求发展
据统计,南纺公司已连续5年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上获奖,共取得13个奖项。该公司不断追求创新,使企业在不同竞争时期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合成革行业不断调整,产品需求量逐渐下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国内非织造纺织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该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陆续淘汰染整、纺纱等老旧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无纺布生产设备,将生产重心逐渐转向无污染、清洁化、低能耗的非织造产品。
“我们过去是‘千人纱,万人布’,现在从车头到车尾,就能做出一块布,生产速度是原来的400多倍。现在,一条生产线上最多只需要4个人,智能化分切包装生产线设备还可根据客户要求智能判识产品,大大提高了品质、节约了人力和成本。”技改部经理范作固说。
“未来,南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致力于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培育壮大医疗卫生材料、环保功能性过滤材料及其产业链延伸项目,力争建成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技术中心。”在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马信明描述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科技创新仍然是重中之重。
(蔡常春严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