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让“才赋”创造财富
福能鸿山热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效显著
文章字数:1,162
  汽轮机在供热工况下,中低压连通管存在明显振动现象,怎么办?——在两个低压缸的入口处各安装一个供热液动调节蝶阀,调节供热相关参数;
  低压开关操作中,命令常常口头下达,存在误操作风险,怎么解决?——借助公司新MIS的建设,嵌入“微操作票”流程,利用二维码实行统一管理;
  外委员工多,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解决安全教育难的问题?——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引进交互式体验设施,增强安全教育培训互动和体验感……
  这些用创新转化而成的技术成果来自福能鸿山热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年以来,该工作室积极推动企业升级新“引擎”,科技引领发展带来的效益,给企业增添了活力。
  明晰思路,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科技创新是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对于鸿山热电公司而言,技术进步不能停顿,管理提升不能停顿。”该公司领导班子一致认为。
  为此,该公司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吸引和汇聚一批优秀党员、高级人才和业务技术骨干,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制定科技管理制度,引领员工探索、创新出更多的科研项目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
  申报专利,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谁说只有科研人员才能搞创新?一线员工也是创新的主人。”该工作室成员蔡志群说,“公司一线员工与设备朝夕相处,对现有设备、工艺的不足深有体会,所以我们搞创新,应该说有自己的优势。”一番话的背后,是数不尽的汗水与辛劳。至今,该工作室的技术革新项目紧贴现场生产实际开展,在创新后将成果转化为专利方面也取得骄人的成绩。
  据统计,该公司目前共有已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另有8项专利已完成申报。
  “通过推进企业专利申报工作,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创新方式方法,将公司多年来的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转化为公司核心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该工作室成员连晖说。
  产学研合作,实现双赢共发展
  2019年,该公司“600MW超临界大流量供热机组能耗核算”项目与厦门理工学院开展前期合作,共同申报福建省科技引导性项目。该项目将进一步明确600MW大流量高参数供热电厂供热流量对机组煤耗的影响机制,指导运行人员合理安排电、热负荷,达到节能高效清洁运行。
  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审核,项目正顺利推进中。
  当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激发企业发展动能的不二法门。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的最初目标是优化建议收集平台、发挥专业小组作用、加强技术成果孵化、推进技能队伍建设。三年来,该团队在生产一线带动广大员工运用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思路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挖掘生产工作中的“财富”和效益,为企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卫福刘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