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精灵。这由水与水蒸气的胀缩而产生的风,其自然流动形式的不同形成了轻轻的声音,或者是怒哮的声音。跟随风的脚步,我们能感受那风的呼吸,风的跳动,风的澎湃与激越和风的力量。
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此语无疑是对风最好的诠释。听风不宜用耳而要用心,因为风是有灵性的,唯有用心方能理解风语、辩识风韵。当万物被风吹动的时候,一切便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春天的风,伴着满地绿草和轻盈的杨柳,吹响一曲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万物的生命。夏天的风,还是那阵风,为可爱的树林奏乐,因为夏天的炎热,风被人们寄以清凉的希望。秋天的风为我们带来了火红、金黄、迷人的秋色,带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而冬天的风,却那么疯狂,吹得大雪漫天飞舞,严寒又雪上加霜。
风是轻柔的。记得小时候,我们跟随母亲到地里拔花生,热得如蒸笼,不一会儿个个满头大汗。适时来一阵微风,轻轻地抚过我们的脸庞,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清凉。风就像天使一样,它帮我们拂去脸上的汗水,让你感到无比的清爽。这时你会感到风的可爱。
风也有疯狂的时候。记得早年,我们家的房子是由土坯垒成的。风雨的冲刷,让粉刷的石灰层剥落,露出土坯,满目沧桑。有一年夏天,随着乌云铺天盖地地翻涌,一阵泼墨画似的狂风急速袭来,屋旁高大的榕树相继传出震耳欲聋的劈啪声。一些树木折断的枝杈随狂风砸向屋顶,把瓦片一扫而下,屋顶顿时开了天窗,大雨瓢泼灌进房间,使我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才体会到暴风的可怕和摧残的力量。正如诗圣杜甫感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种童年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心间。
风能是大自然赋以产生能量的物质。因其可再生、无污染,以及开发建设周期短、投资灵活、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是新能源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1991年3月,在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的推动下,第一台国产200kW风力发电机样机耸立在福建第一大岛——平潭岛上,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试验运行,开启了福建省风能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先河。而福建风电开发利用从平潭长江澳和东山澳仔山风电场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至2020年全省陆上风电装机目标达300万千瓦以上;十三五”将建成海上风电200万千瓦以上。谁能想到,这流动的风能造福于人类。
我的家乡惠安县,尚无大型电源支撑,又缺乏中小水电,用电主要是“北电南送”,依靠建设高压线路和变电站供应,经济效益低。而惠安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风能丰富,发展风电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015年12月19日,我接到福建省能源规划中心的电话,有三个风电场要进行节能报告评审,其中有莆田潘宅风电场和我的家乡惠安县尖峰和大寨风电场。尖峰和大寨风电场分别位于惠安县西北侧和西侧的丘陵山地上,涉及螺城、辋川、紫山、黄塘四个乡镇。拟建场址范围分别为3.6平方公里和2.5平方公里。根据场址的风资源和建设条件,尖峰与大寨风电场建设规模分别为46兆瓦和30兆瓦,并共建一座110千伏升压站。2016年1月1日开始,风电上网电价将1千瓦时电降低1分钱。你别小看这1分钱,这两个风电场一旦投产,将创造年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由于节能报告是核准的前置条件,项目不及时在2015年底核准,一年将实实在在地损失180万元。我作为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和参加过较多工程节能报告评审的专家,无疑应承担起评审家乡项目的责任。时不我待,我毅然推掉两个预定项目的评审任务,承担起尖峰和大寨风电场节能报告的评审工作。
评审前,我们来到尖峰山现场踏勘。山顶上,风呼啸着扑面而来,这充分说明这里风力强劲,预示着将来风电场有良好的前景。放眼远处,周围的虎头山、铁尖山三峰鼎立,更新林场郁郁葱葱,更远处可看到辋川的大海。向西可看到惠安有名的景点一片瓦寺,这个由巨石覆盖如瓦得名由天然洞改为寺宇的石室名山,将与日夜飞转的风电机组相伴。正如明代诗人苏浚咏一片瓦寺诗所示:“夜静众山空,清风自相扇”,尖峰山周围高耸入云矗立的塔筒和纤细修长的叶片如同巨大的风扇,带来的是一股股强大的电流,形成风电场蔚为壮观的独特景象,并将会形成一道更瑰丽的风景线。2015年12月23日,这两个节能报告评审会在惠安县顺利召开,报告通过评审。2015年12月31日,两个项目通过了福建省发改委的核准。
今日,由福建能源集团、华润电力及惠安县政府为三方股东合作开发的首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已于2018年底并网运行。尖峰和大寨起伏的山峦中矗立起38架台风机,沐浴在阳光之中,在风力的推动下,源源不断地向福建电网输送能源。每当我乘车返回县城时,迎面而来看到的是正在运转的风机,我们惊叹风机塔筒风雨如磐的坚守,我赞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风能的开发利用,这正是在抒发惠风和畅的情怀。(郑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