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爆炸,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请问事故原因是什么?”
“我们感到非常的痛心!目前事故调查组已经成立,现场情况复杂,具体原因还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深入调查。”
“爆炸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根据最新的监测报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没有受到影响。”
这一番气氛紧张、你来我往的对话,出现在晋江气电公司舆情危机管理培训桌面演练的现场——该公司李永树、陈德伟、翁雪萍等几位中层管理人员,面对“突发设备爆炸事故造成检修人员伤亡”的假设情境,有的扮演记者,有的扮演公司新闻发言人,模拟进行了一场“答记者问”。授课老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周国华教授进行点评和指导,现场氛围积极热烈。
10月21日至22日,晋江气电公司党委组织了两场各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与舆情危机管理培训。
第一场面向全体员工,主题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对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软实力、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基本对策等内容的宣贯、解读和分析,提高公司党员群众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认识,明确作为国有企业员工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责任和要求。
第二场则把重点放在公司重要管理岗位人员队伍上,以“新媒体舆论和舆情管理应对”为题,对十八大以来中央网络信息工作主要精神进行梳理和宣讲,解析了新媒体舆论趋势和挑战。在大家对舆情传播基本规律、如何答记者问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后,进行了电力行业舆情管理实践指导和探讨,旨在增强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企业舆情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能力,便有了文章开头“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模拟演练的场景。
“看着周老师戴着党徽讲课,我听得心里踏实。”该公司综合办公室副经理吴传强笑着说。回想方才大家交锋对答的场景,他说:“思考舆情应对危机,还是很有难度的,需要过硬的综合素质。”这正如周教授在课堂小结上令笔者尤为警醒的一句话:“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交流,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能力不足的危险。”
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和风险挑战,能否主动应对,考验的是责任担当;能否妥善处理,考验的则是能力素质。身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讲话中勉励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之一。如果把应急处突能力比作能力建设的“必修课”,那么舆情危机应对则是提升能力的“加分题”。
晋江气电公司党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重视突发事件舆情管理能力的培训,这已是连续第三年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专题培训,并通过修订《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预案》纳入公司应急预案工作体系、设计脚本组织演练等提高员工对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提升防范处置能力,强调事故一旦发生,要有现场快速响应处置、引导舆论化解风险的“双线”意识。“对舆情危机处理应更加重视起来,做好预警和应对方案,还要多开展演练,提升公司抗风险水平!”该公司发电部经理陈德伟说。
(涂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