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我要留下来值班,不能回去陪你们四处走走逛逛了,望老婆大人见谅。”9月21日一大早,身在天津的福能物流公司驻外办主任余小平给妻子发出这条微信。这是他16年来每逢重大节假日养成的一个“习惯”。
今年受疫情和环保政策双重影响,北方部分矿井已关停,煤矿产量及煤票受限。目前,市场煤炭趋紧,船到锚地要等3天以上,多数是等煤。加之今冬预计是寒冬,北方大部分区域开始冬储补库,化工、水泥等行业采购需求旺盛,煤价不断上涨,个别矿累计涨幅达40元/吨。“好在我们九月份长协煤炭在公司领导的多方协调下,已装6条船37万吨。锚地还有3条船,国庆前装完。”余小平乐呵呵地说,“比回家更重要的是装船。”
不管市场如何变幻,该公司始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做好企业该做的事。根据上游煤源及市场情况对用煤单位库存和日耗量进行分析和计划,下好保障煤源和畅通运力的先手棋,做到“手中有煤、心中不慌”。
疫情冲击和市场震荡之下,“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和自信来源于哪里?答案是高效的执行力。
“今天下午,德勤128轮2021航次即将靠泊,装港数量50408吨。我现在正往码头赶。”该公司物权部副经理、党员黄国宣9月21日上午因出差前往古雷港卸船而缺席周一的例会。“嘟……嘟……”当天16时58分,随着两声清亮的长音船笛响起,煤船在两台拖轮的协助下缓缓靠泊。“靠泊后要先做水尺检测,核对数量和质量,预计晚班开始卸煤。”黄国宣在现场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党员带好头,贵在执行力。该公司要求业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带头遵从“货到人到、人随货转”的服务理念,通过强化现场组织协调,高效完成卸船作业,以看得见、可量化的“加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月卸9船的业绩不是喊出来的,靠的是行动,是人到心到服务到。”黄国宣的另一个身份是该公司保障电煤供应“党员突击队”的一员。
和黄国宣一样,80后预备党员陈奕鹏作为一线经办人员,时常连续多个日夜奋战在装卸码头,不是跑市场就是跑现场。“守在办公室是做不好业务的,最好的捷径是走出去,扑下身子、沉下心去钻研。”陈奕鹏颇具闽南人“敢拼会赢”的特质,他深信,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
今年,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按照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强化员工学习、培训,推动员工由行为养成向作业执行标准的转变,持续提升员工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以员工“高素质、高颜值、高效率”推动企业发展高质量。(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