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匠心逐梦不负韶华
——记福能南纺公司针刺工艺工程师兰长杰
文章字数:1,426
图为兰长杰在生产线上调试工艺

   “兰工,新三线2#-8#针刺机生产的基布正反布面异常毛刺。在南纺卫材公司针刺厂车间内,机器高速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36岁的工艺工程师兰长杰正专心致志地查看机台的针深、针频、输入和输出罗拉位置,仔细分辨设备运转的声音,凭借自己的经验仅仅用了2分钟就查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准确快速的工艺处理,很快稳定了产品质量。
   项目建设中的“急先锋”
   民谚说:“三伏带一秋,还有24个秋老虎。”8月的天气依旧炎热,在南纺新园区针刺资源整合提升项目的施工现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搭接管道、安装设备……大伙儿齐心协力地进行项目最后的冲刺。兰长杰也融入其中,正在集中精力配合设备调试,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直往下落,工作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后背上,但他却无暇顾及,在焊花四溅的缝隙中忙碌着。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坚守在安装现场,与工友们加班加点抢工期,为实现项目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针刺资源整合提升项目是南纺公司进一步推进退城入园、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举措,于今年1月启动,计划8月底完成。作为原环保过滤材料厂的生产技术骨干,兰长杰被第一个派驻园区,参与拟定生产线现场规划和设备布置。凭借十多年专业从事针刺生产的深厚积淀,兰长杰的脑海里就像有一张“活地图”,哪个流程配对哪些设备部件,哪根导辊安装在哪个位置,他都了然于胸。在安装整合过程中,他把创新的思路、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带到实践中,为项目施工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改造建议。 
  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节假期,也是项目建设的初始阶段。按照任务目标,半年的时间里既要将位于老厂区的环保过滤材料厂设备搬迁合并到新园区针刺厂,还要完成现有七条针刺生产线整合为六条生产线的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且受疫情影响,部分人员节后未能准时返岗。面对春节假期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兰长杰以“缓不得”的紧迫感、坐不得”的责任感,主动提前两周复工,带头加班加点,顶上人员空缺,协助滤材二线电气安装调试。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大家共同努力,提前半个月完成该生产线的搬迁改造任务,用行动干出了“加速度”。
   工艺创新的“践行者”
  “兰工肯钻研、本领强,是个典型的‘技术控’。”“这位80后了不得,无论什么工作,只要交给他,肯定能高质量超额完成。”……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兰长杰的评价。
   爱动脑、敢实践是兰长杰的突出优点。从踏上工艺员岗位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刻苦钻研针刺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他的独到见解形成了一个个“金点子”,在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参与开发以机织底布为骨架的超细纤维复合沙发革,解决了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克重极差大、尺寸不稳定的技术难题。此外,他还十分注重生产和市场的联动,细心地将客户的质量反馈收集成册,根据市场与用户的需求,与技术人员成功开发出非织造布鞋革高密度系列产品、球革基面产品、超厚型仿真沙滩革复合基布系列产品,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新亮点。
   有为者,自有位。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兰长杰先后获得了“工人先锋岗”“金牌工人”“企业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被推荐为“2020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对象。纷至沓来的荣誉背后是他十余年如一日的求知若渴、奋楫前行。他深知匠心之路永无止境,在奋进的道路上,荣誉加身的他将重整行装再出发。(蔡庆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