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鄂尔多斯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走在当地大饭铺发运站周边的煤炭集装站场,福能物流公司驻外办主任余小平只觉后脑勺被烈日炙烤得生疼,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这次来主要是了解较适合福海创用煤的内蒙古准格尔旗酸刺沟及周边产地煤种和市场情况。”余小平介绍说“受疫情影响,当地煤管票限制仍较为严格,煤矿有煤运不出来,产地煤又受月底煤管票减少及环保因素制约,产量在减少,调煤难度很大”。
经过三天的走访,余小平很快摸清周边煤种及市场情况,为下游用煤企业寻得“匹配”煤种。他还根据每天从产煤地运抵发运港的煤炭专列数、煤船航行天数和下游交货日期,计算出上游装船用时和抵锚靠泊日期,用心下好保质、保量、保时完成电煤保供任务的“先手棋”。
“前几天,我们组织学习了福能集团谢荣兴总经理和吴维加副总经理在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讲话,安全保供是首要任务。”在余小平看来,安全对商贸企业来说,不仅要保障港口装卸船安全,更要保障煤质安全、海运安全和供应安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驻外人员还要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化解了上游货源“危机”,从北方港到福建千里之遥,又该如何掌控中间海运环节?该公司通过船讯网“云监控”海上运输环节,24小时实时跟踪煤船的最新定位,统筹协调“北上南下”的船期。“基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从密密麻麻的卫星云图上,一眼就能看出哪艘是我们的煤船。”该公司物权部林耿指着海上一个缓缓移动的“红箭头”说。
有人盯着海上,有人盯在现场。7月28日,厦门海沧码头,该公司物权部经理朱志阳一边浑汗如雨,一边指挥铲车司机将煤一铲一铲装到大卡车上。“一车能装三十多吨,要控制超载。”朱志阳说,铲车是港口派遣的,车少、煤多,有时等铲车要等一两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发运二十几部,从港口到水泥厂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货没发完,我得天天在码头盯着,水泥厂有两个人对接。”话音未落,朱志阳便又去协调装车了。
作为集团唯一的商贸企业,该公司在做好煤炭“实货贸易”的同时,不忘将目光瞄准时下风靡的电子商务。
本着“先公后私、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原则,该公司在集团办公室、综管部及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注册申领“福能优”商标,并将拓展电子商务的第一步精准定位于创建集团内部大宗物资集采平台。今年端午节,该公司员工首次使用“福能优选”企业购,成功“试水”自家的网购平台。
“从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到大宗商品采购,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最大程度整合现有资源,有序推进平台稳步开发。”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晓良表示,要立足平台、建好平台、做优平台。(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