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文作者(左)采访徐根酉(中)和游西舞(右)。
建设在仙亭煤矿矸石山上的职工生活小区。 开栏的话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本版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聚焦福能集团在党的领导下奔向小康的伟大实践,聆听发生在福能职工身上生动的“小康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年轻时挥洒激情、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矿山,为矿山的子孙后代积累和保留了宝贵精神和财富。如今,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头发,印刻了他们的皱纹,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可他们依然对矿山心存感激,无怨无悔,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老矿工。激情岁月30年,幸福发展30年,谁最有发言权?非这群老矿工们莫属。笔者采访了几位退休后还留在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煤矿生活的老矿工,听一听他们对仙亭煤矿幸福发展30年的感受。
徐根酉:见证30年来的发展与变革
今年75岁高龄的徐根酉是一名老军人,也是仙亭煤矿的第一批开拓者,还是笔者非常熟悉的一位老矿工。我年纪大了,喜欢讲过去的事情,今天终于等到机会和你们说了。古稀之年的徐根酉,耳不聋眼不花,体格硬朗,思维敏捷,谈起仙亭煤矿“幸福”发展30年的变化,滔滔不绝。
“你们知道我刚来煤矿见到的是什么景象吗?回忆当年来矿的场景时,徐根酉表示那时仙亭煤矿刚投产,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活条件很是艰苦,井下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那就更不用说了。巷道阴暗潮湿,又脏又臭,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还有很多积水,物料存放杂乱,走路一不小心就会绊倒。工作面的煤尘又特别重,一圈走下来,个个灰头土脸的。干活呢?没有机械化,打眼、放炮、拉煤全靠这一身力气,一个班下来浑身酸软不说,还要爬台阶上井。就这样,他们这些老一辈矿工就凭着一顶矿帽、一盏矿灯、一身粗布衣,在井下分不清东南西北,分不清黑夜白昼,甚至分不清你我他,默默埋头苦干,挥汗如雨。
“过去和现在可完全没的比了啊。退休后,徐根酉便一直留在了仙亭煤矿生活,亲眼见证了仙亭煤矿30年来的发展与变革。徐根酉认为变化最大的是矿区的整体面貌,那和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花园式”矿山。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小路、高耸的矸石山全都消失不见了,取而带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职工宿舍和一条条干净宽敞的柏油道路。矿区的环境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哪有一点煤矿的样子。特别是近几年,公司陆续为仙亭煤矿打造了“福能绿色小区”“职工休闲娱乐广场”和“党建主题公园”,那可真是为仙亭煤矿锦上添花,大家能居住在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里是一种福气和享受。
当我们采访结束后,徐根酉还紧紧握住笔者的手补充道:我敢说仙亭煤矿的职工一定是福建省所有煤矿中,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强的。
游西舞:矿井走上了高效安全发展之路
游西舞7年前退休后便和老伴定居在矿里,大家看到他时都会亲切地称呼他“老游”。现在老游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老伴在矿里种种花、散散步,跳跳健身舞。我干了半辈子安监员,就和你们说说井下安全管理的变化吧。正在散步的游西舞被我们半道“拦截”进行采访。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四个字游西舞连着说了三遍。游西舞年轻的时候干的是掘进工,当时矿里的安全制度还不是那么健全,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约束,当时的安全设施不是那么先进,全部都是用木头和板皮支护,当时的安全管理也没那么严格,只要工作面进尺产量能出来就行。加上当时大家都年轻气盛,都以自我为中心,管理人员下来进行安全管理时,左耳进,右耳出,只做表面功夫,不服从管理。直到一次工作面冒顶事故夺走了一位班友的生命后,才让游西舞彻底改变了想法,安全才是一切,没有安全其他的一切都是零。从那以后游西舞变得“胆小”了,做任何事情都先想着安全,顾着安全,做好安全。
游西舞感慨随着这些年矿井的不断发展,井下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井上井下直通电话、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猴车系统、顶板安全监测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实现安全系统整合升级,用先进技术引领安全发展。同时,安全施工工艺也在不断升级,开展了“五新”技术应用和小改小革攻关,淘汰木头支护,更新为矿工钢金属棚、单体液压柱、锚杆和一吋管“钻楔”超前支护,实施开拓巷道和“简易光爆”直眼掏槽技术,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安全、可靠,工人们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最主要的是安全管理更加的精细化,安全制度和措施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从会议学习到安全培训,从隐患排查到技术论证、从现场操作到现场管理都有安全制度约束,大家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仙亭煤矿一步步走上了高效安全发展之路。
“我听说去年矿里开展了一项‘三无’班组安全管理活动,这真是对安全管理上的又一项有力举措啊!游西舞笑着说。
罗玉兰: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罗玉兰是广西南宁人,25岁便和丈夫来到仙亭煤矿参加工作,把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仙亭煤矿。退休后便发挥余热,成了矿中老年人健身操的领舞者。当笔者对她进行采访时,她告诉我们的是仙亭煤矿30年来职工们的幸福生活变化。
“30年前有谁能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人人都有学上,家家吃饱穿暖,上街消费购物,还能开着小轿车去旅游,这简直和做梦一样。罗玉兰告诉笔者,她和丈夫刚来到仙亭煤矿,两人就挤在20余平方米的单身房内,生活十分不方便,要买生活物资要走路到几公里远的镇上去。当时的工资很低,要寄一份给父母、留一份给孩子、省一份当家用,生活很拮据,处处都要精打细算,恨不得把一分钱当两分花。在衣服穿着上,哪有什么款式可言,大家都是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地穿着。矿里的生活每天就是两点一线,重复着吃饭、上班和睡觉,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很是枯燥无味。可在当时的生活环境里,大家都在咬着牙坚持,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坚持是对的,仙亭煤矿年年都在飞速发展着,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特别是在衣食住行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玉兰兴奋地说。现在煤矿矿工的身份地位提高了,工资在不断增长,福利在不断增加,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大家都住上了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两室一厅套房,还有一些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住进了别墅,餐桌上饭菜的品种越来越齐全、营养越来越丰富,顿顿有鱼有肉成了家常便饭,可以说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大家穿衣的款式和色彩也渐渐增多,一年四季都穿着新潮时髦的衣服,特别是近几年,很多职工都开上了私家车上班,时不时还搞些聚会,带上家人开上小车结伴出行游山玩水,享受美好时光,这样的生活和30年前真的是天壤之别。
“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在外打拼,我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现在我的主要任务是放松心情,开开心心地过好我的下半生。罗玉兰笑着说。
听着老矿工们讲述仙亭煤矿幸福发展30年的故事,是那么辛酸和艰难,却又充满着激情和希望。他们为了矿山的生存和发展,艰苦创业,无怨无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出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佳绩,成就一代又一代的我们。今天,作为新时代矿工的我们要珍惜拥有的一切幸福,要不忘初心,砥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