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福能新能源公司潘宅风电场5#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公司所有陆上在建风电项目建设期暂告一段落。至此,大蚶山区域的4个风电场共99台总装机容量达215MW的风机,源源不断地为八闽大地提供清洁能源。
当这一喜讯在该公司“风电之声”QQ群、微信群发布后,全体成员纷纷表示祝贺!
然而这条喜讯的背后,不知凝聚了福能人多少心血和汗水。
“产业政策变化是该项目核准建设后遇到的第一个‘瓶颈’。”该公司基建部经理林施传说,去年五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新政策,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全部并网的,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一纸新规掀起了风电企业的“抢装”潮,意味着一场看不见的资源“抢夺战”即将展开。
怎么办?该公司分析研判政策、跟踪市场信息、开展项目攻坚,锁定设备厂家风机设备整件、配件资源,为决胜“抢装”潮战开足了马力。到去年12月底,潘宅风电场风机基础浇筑累计完成33台,风机安装累计完成26台,并网累计完成20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不但超额完成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还赢得了集团领导的一致赞赏。
除了应对“抢装”潮的挑战外,潘宅风电场5#风机机位因征地问题,也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正常推进。
“今年是公司近几年来建设项目最少的一年,潘宅项目能否如期建成投产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经济效益增添的‘新动能’。”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邓毓波在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上语重心长地说。
为了妥善处置该问题,该公司领导班子带头靠前指挥,指定专人协调,最后根据项目现场和项目报批情况,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果断调整了5#风机位置,没想到新机位置风况更佳,经济效益更好。
如果说破解产业政策变化、机位征地协调是反映该公司“勇闯天涯、爱拼会赢”的精神,那么应对战“疫”复工,该公司再一次担当起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项目人员返岗、设备交货等方面带来了影响。该公司领导班子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克服疫情的一系列影响,准确分析研判各时期自然环境,做好风机安全吊装。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