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中国,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和味道,尤其喜欢把节日和吃食联系起来,用色香味俱全的人世烟火将节日具象化,用五觉官感的标记让这些特别的日子在记忆长河中更加生动立体。在每一中国人内心深处,家人团坐,灯火可亲,有吃有喝,有感有悟才算是过节。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两千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盛夏,汨罗江畔一代爱国诗人屈原在国都被秦军攻破后以身殉国,百姓怕江河里的鱼虾咬食其身,于是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每逢端午节,我最馋的也就是那一口粽子,以至每每和旁人提及端午佳节时都固执地称其作“粽子节”,足以见我对端午食粽的期待,仿若除了这天,其他任何时候的粽子都少了一分独特的鲜美味道。
姥姥包的粽子鲜甜而纯粹。她总是偏爱包白粽子,翠绿的粽叶和洁白的糯米,有时候她还会加一些小苏打进去,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会发黄,然后在水锅里煮,满室清香,沾着白糖或者蜂蜜吃得心生欢喜。小时候不懂朴素平淡之美,长大后才明白,最不加修饰的白粽恰恰最能吃出糯米的鲜甜滋味,感受粽叶的清香,沾上白糖连甜味也是如此纯粹,好似生活本该甜蜜如斯。
母亲包的粽子肉鲜味美。她总是偏爱包大肉粽,用料扎实丰富,肉粽里的五花肉腌制得入味可口、肥而不腻,再加上自家腌制的咸蛋黄,混合着糯米和板栗让我吃得心满意足。何其有幸,我生活在美好的时代,没有尝过生活的苦,尽管生活水平好了,父母辈们总也担心孩子吃不饱,于是乎掌中细麻绳捆扎的那一只只粽子总是沉甸甸的,包裹着用尽心思的食材和对孩子的无限宠爱。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意粽子纷纷上市。就以这两年冒出头的甜粽来说,为吸引顾客眼球、占据节日市场,各家商铺铆足了劲地推陈出新:如“奈雪的茶”和“盒马”联合出了奶茶宝藏粽,喜茶”出了豆豆波波粽;也有“五芳斋”、真真老老”等老字号品牌追求高端市场推出黑松露、松茸等食材昂贵的高级粽子;更有甚者用上火腿、鹅肝这样的西式食材,主打创意创新、融汇中西。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色彩的端午味道,但无论时光变迁,食材更迭,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外婆包的白粽和母亲包的肉粽,这些充满了生活和爱的“端午味”永远不会随着时光褪去,它将成为生命中感动和历久弥新的记忆瑰宝伴我前行。(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