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品味父亲
文章字数:1,574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从泥土堆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有着如土地一般厚实的性格。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读完了初中,可惜他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农村。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必须尽早用劳力赚钱,帮忙养活家里的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他没有太大的抱负,外出闯荡了一番,还是选择留在了农村,这一留就是大半辈子。
  父亲这辈子最值得欣慰的事就是他和母亲是自由恋爱结婚的。而不像村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相亲或是家里安排而结婚的。对这件事,父亲至今仍是非常满意甚至得意,毕竟能娶到自己爱的人确实是件很幸福的事。
  虽然父亲对他的婚姻很满意,却对他们婚姻的结晶——我这个女儿不是很满意。在我出生后,他把我送给另一户人家,想再生个男孩。母亲舍不得我,在我快满月的时候把我抱了回来,然而令母亲没想到的是,我回家后父亲反而变得很疼我。
  勤劳的父亲起早贪黑,能干的母亲精打细算,这个四口之家的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安稳。父亲话不多,笑容也很少,我却很喜欢黏着他,每次坐在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前面的横杆上,一边晃着小脚丫一边唱歌,跟着他去干农活,他也常常买零食给我吃,让我在田里撒欢玩耍。农田很大,他要求我不能离开他的视线,不然就把我一个人丢在农田里。我胆子很小,听了很害怕,所以经常抬头找他的身影,只要看见他便觉得安心。那时候他就像一个圆心,而我只能绕着他转,以他为中心。渐渐长大后,我不再天天跟着他,很少向他撒娇了。
  十四岁那年,我才听母亲提起我曾被抱养的事,我听到这件事的那一刻,竟有些恨父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疏远父亲,并且经常顶撞他,跟他吵架,有时候好多天都不跟他说话。因为我当时正处于青春期,觉得自己曾被亲生父亲抛弃,心里面一直有个疙瘩,才用这种方式来伤害他。慢慢地,父女之间只是重复一些单调而又无力的对话,比如他只会问我零花钱够不够,考试考得如何之类的话,我也只是敷衍地回答两句。读高中后我开始寄宿,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们之间几乎没有良好的沟通。
  心中疙瘩解开的那天,我刚结束一场模拟考试,回家后天色已晚,父亲不在,母亲说他干活去了,晚点才会回来。半夜我迷迷糊糊间觉得厨房好像有人,开了门发现是父亲。
  等适应了光线,我才看清父亲的模样:杂乱的头发在头上支棱着,满脸的疲惫,两撇小山羊胡子也没了平日的精神,衬衫皱皱巴巴的,一边的袖口胡乱地朝上卷着,手上拿着半碗没吃完的饭,一双布鞋上面沾满了泥巴,整个人在厨房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很憔悴……这就是小时候我一直仰视着的父亲吗?我不忍心再看下去,只问了声好便匆忙回屋,在转身那一刹那,我听到了心中那块疙瘩破碎的声音,它让我的心微微痛了起来。
  是的,这个为家庭奔波操劳到半夜的父亲,他并不英俊,并不富有,并不伟大,可他在努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他以衰老的代价换取我的成长,我又凭什么来责怪他、记恨他呢?衰老的父亲就像一棵草,可在我的心中,这棵草曾经就是一棵可以让我依靠、为我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啊!
  从那以后,我试着去理解他,关心他,没有再纠结关于抱养的事情,和他的关系也逐渐缓和起来。再后来毕业了,工作了,碰到困难或者遇到烦心的事也会找他聊聊,让他开导我,他跟母亲有了矛盾也会找我唠嗑抱怨。现在的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更能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的不易,也能感受到那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点滴关爱。原来,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他对我们的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少,只是我没有细细地去品味。
  如今的父亲比以前爱说话,笑容也多了,空闲的时候我会陪他喝喝茶,看看电视,教他用微信用电脑,尽量多陪陪他。每次看他逗弄我的孩子的时候,把小小的人儿抱在怀里,一脸笑意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了。父亲就像一杯散发着幽香的茶,品味之初可能略有苦涩,可过后会发现一丝甜意早已悄悄弥漫在口腔中,越品越有滋味,足够让我回味一生了。(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