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山能源公司铅坑煤矿是福建省开发的第一对无烟煤生产矿井,于1956年3月筹建,经过64年的开采,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历史使命关闭退出。
该矿主持工作的副矿长赖建源心情尤为复杂:“在老矿井的最后时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能收尽收,发挥好矿井的最后一道‘光和热’。”
冲刺,意味着拼尽最后一点力量。该矿从去年就已经进入了关井倒计时,一切工作都围绕关井这一节点来安排。2019年,该矿先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召开资源核实专题会12次,分区段、石门对煤层构造进行分析论证,从煤层稳定性、可采性、煤质、成本等方面进行安全经济论证分析,全面论证核实各区段、各石门的资源存量。
铅坑煤矿目前所剩的技术员虽然不多,但他们人少精干,结合矿井即将关闭退出的实际,把握“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确保资源有效回收。比如该矿的625W7-03S工作面,受到小断层影响,煤层上盘丢失。技术员经过现场反复研判,判定该断层为逆断层,预计掘进进尺10米后可找到丢失煤层,煤量约0.7万吨。实际施工8米后便找到煤层,煤厚1.5米,采出煤量0.65万吨。该矿生产办主任陈家明说:“2019年我们共制定了18个地质找煤方案,投入探巷进尺529米,探明煤量7.9万吨,取得良好的找煤效果。”
如果说把煤采出来很重要,那么安全更重要。“不管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细抓实。”该公司党委书记兼执行董事陈开甜在年度安全工作会上的这句话,对于即将关停的铅坑煤矿来说,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最后短短几个月的生产时段里,该矿更是严格落实“保安全就是保效益”的理念。作为行政负责人,赖建源深有体会:“越是最后关头,就越是紧要关头,容不得半点马虎。”该矿大力推行安全包保制度,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划定安全生产责任范围,责任到人,做到每个工作面均有包保领导及责任人,并明确安全问题与包保责任人的连带处罚办法,进一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
同时,该矿认真落实集团“四清单一台账”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清单12项、各生产区域责任清单27项、工程质量标准清单39项、岗位标准清单13项,确保每位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查找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的要求抓好整改。通过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人盯人”等安全管理模式,强化安全监管,确保最后时刻的生产和材料回收安全。(英阳 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