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疫情的阴霾下,被困在家中一个多月的我,小心翼翼地离开我的“舒适区”。途经小区内一肉铺,一阵嘈杂的声音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猛回头,原来是肉铺夫妇在为生计而劳作的声音,也为因疫情而沉寂许久的城市带来了些许生机。
只见肉铺中夫妇手起刀落,不时地在砧板上发出声响。随着夫妇手臂时密时细,声响也是越来越大,这其中还掺杂着和顾客交谈的话语,为我本来就阴霾的心情增添了不少的烦躁。我皱起了眉头向声音寻去,这时目光却被角落中的少年吸引住了。那应该是夫妇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只见他一手捧书,另一手在上面做一些批注。他目光坚毅,一遍遍地扫过书上的行行字,外界的声响不曾减弱,但他丝毫未受影响。我看得入迷,也被他淡定的神态所震惊……
回想起这一个月来,我在家中昏昏欲睡、浑浑噩噩,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人不离床、机不离手、饭不准点、黑白颠倒,实在是无地自容。越看少年的眼神,我越发感到惭愧。
在疫情暴发的一个月来,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不管是人民解放军还是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亦或是在社区工作的志愿者们,还有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等等,他们不惧怕病毒、不畏惧危险,勇敢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电视上看到这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的英雄们坚毅的眼神。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眼神和那位肉铺少年的眼神是多么地相似,都是充满着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惧怕困难,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持定力、坚持自信,在逆境中奋起、在逆境中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生,面对疫情,我能做什么呢?我可能没办法亲临一线帮助他们,更多地只能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我们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少出门多待在家里,遵照学校老师的要求上好网课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我的眉心渐渐舒缓了。俗话说:风雨过后是彩虹。”“不经历磨难哪来的成功。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又或是一个人,面对疫情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付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刹那间,我豁然开朗。我攥紧了拳头,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刘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