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风车医生”卢玮彬
文章字数:1,465
    图为卢玮彬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在福能新能源大蚶山风电场,不仅有历经千年的浪淘潮蚀、怪石杂陈的景色,更有精耕细作、干劲冲天的新能源风机维护者。在这里,维检员卢玮彬已和风机打了近7年的交道,他翻阅的图纸足足有几千页,成了大家眼中的“活图纸”,再加上他技术娴熟,热心帮助同事解决工作难题,大伙都尊称他为“风车医生”。
  高温坚守,吃苦耐劳的维护者
  为了让风机能够安全运行,维检人员奋战酷暑,利用夏季的贫风期对大蚶山41台风机开展细致的维护润滑清洁工作。拆卸、擦拭、清洗、安装、加固……80多米高风机机舱上,烈日当头,虽然早已满头大汗、浸透衣襟,但大家协同作战,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关操作。“夏天机舱内中午时段温度可达40度以上,塔筒稍微好点,但通过贫风期做好预防性维护,可以减少80%的故障,看到风机不停歇地转着,心里就挺高兴的。卢玮彬擦擦额头上的汗,继续开始手上的工作。卢玮彬认为,作为一名风机维检员,冒严寒、战酷暑,起早贪黑是常事,虽然累但也很有成就感。
  砺志研思,爱钻研的技术控
  卢玮彬痴迷于研究风机的各个部件,他会把已坏的、无法再使用的部件拆得支离破碎,对着图纸逐一研究每一细节,再尝试修复,俨然是一名“技术控”,爱钻研的他也积累了很多维修经验。
  由于大蚶山地处沿海风速多变地区,风机变桨系统频繁变桨引起漏油故障较多,维检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机可利用率,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每次登机检查时卢玮彬都会对风机变桨系统各部件进行排查。一次风机故障停机,维检人员初步确定为变桨缸内部密封圈破损引起,但更换密封圈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大家的心的悬在空中,这意味着故障的原因还未都找出。此时,卢玮彬反而开心地笑了:“既然更换密封圈后一段时间内不漏油,说明问题的方向已经找对了。”在他的排查后,终于发现了固定变桨缸的半月板缝隙过大导致缸体抖动剧烈引起密封圈破损出现漏油,根本性解决了风机漏油问题,保证了风电机组的平稳运行。
  卢玮彬用幸运、自豪、满足这三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多年来的感触:“守护风机这么多年,首先我感觉很幸运,这个工作机会光荣而神圣;其次,我感觉很自豪,干了这么久检修,我为新能源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我感到很满足,在工作中付出了,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言传身教,育新人的领路者
  “导师带徒不仅是为了教会你们技能,还要培养你们的安全意识。项目组新一批检修员工培训,卢玮彬一人包揽了风机培训的所有课程。为了让新员工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到风机的知识,他特意利用登机的机会,拍摄了大量风机内部照片,从风机图纸到对应的风机部件,一一做好标记,做好教学课件。为了让新员工尽快掌握风机知识,他白天在风机干活,晚上上课,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酷暑时做完维护工作,总有些员工因为擦汗脱下安全帽而忘了戴回去。为此,卢玮彬号召全组相互提醒,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让新员工不仅能学会技能还能养成安全习惯,更能体会到团队的团结互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深扎在大山里的班组,工作丝毫不马虎,工作标准要求严,业务素质要求精,自己作为负责人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很长的路要走。在谈到担任项目负责人一事,皮肤黝黑的卢玮彬深感压力在肩。但项目组成员对卢玮彬格外敬佩,大家都说,卢工”对山上风机了然于胸,就跟自己孩子似的,这些风机闹些什么“脾气”,他都特别清楚。在一次次的重大保障工作中,他的果断干练、高超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林剑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