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腰便道平台,极目远眺,天空湛蓝如洗,美丽矿区、主题公园、村庄和田园风光错落有致,尽收眼底……随着仙亭煤矿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国家级绿色矿山煤炭企业,永安煤业公司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再提升、再飞跃的新阶段。
从井下开采到地面环保,从废弃矿井到生产矿区,永安煤业公司始终坚守绿色底线,把“绿被”覆盖到矿区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产,让发展更优
一场新雨过后,初冬的矿山天蓝山青、空气清爽。来自大田县政府的一位检查人员感叹:“过去下雨得躲着,不然会溅一身的煤点子。现在这雨干净了许多。”道路中间的沥青路、两边的绿化带,延伸到井口和生活区,矿区产煤不见煤,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面对安全环保监管和关井闭坑工作逐年加大的严峻局势,如何让煤炭企业走得更稳更远?永安煤业公司领导班子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坚持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企业发展高质量同步推进。
该公司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清洁化煤场建设。在矿区和筛选厂建成封闭式储煤场,产出煤炭全部实行煤仓储存,从源头上遏制煤炭扬尘污染,实现了出煤不见煤的无尘矿区。
今年3月,在集团的支持下,该公司投入830多万元在仙亭煤矿开工建设废水处理工程,建成后废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1000立方米,确保仙亭和周边几家矿井涌水达标排放。地面的污水站监测系统,实现COD、PH值、流量的在线监测。
绿色生产不仅体现在地面环保治理,更在于矿井科学开采、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该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效,先后在仙亭、苏桥和池坪芦坑煤矿建立了5个截煤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今年公司又追加投入1216万元维简资金,对不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设施设备进行彻底整改更换。
该公司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废弃矿山多样化治理,对关闭的6对矿井全面开展复绿创绿行动。利用废弃矿区实施土地复垦,新增耕地78亩并全部种上水稻。建成了年发电量600多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成为全省首家利用废弃矿山建成的光伏发电项目。
绿色生活,让村企共享
走绿道、观山景、穿竹林、逛公园……环矿健步走,绕圈6公里,成为永安煤业公司员工和当地村民的首选休闲健身活动。
“现在可好了,公司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不仅干净整洁了许多,也方便出行。”居住在通往柯坑煤矿井口路边的当地村民柯城池乐呵呵地说。
近几年,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对公司总部和仙亭矿区通往集镇307省道的2000多米干道全部铺设柏油路面,把通往柯坑煤矿井口、上京矿区110千伏变电站和后畲光伏电站的3条6000多米的盘山步行小路拓宽硬化,形成一条环矿绕行的休闲便道,既让职工受益,又方便了当地村民。
2013年以来,该公司累计绿化面积达8.26万余平方米,在各矿区种下4万多株树木和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以楼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矿区绿化格局。而“颜值”最高的莫过于仙亭矿新建成的“绿色示范小区”了。红绿相间的8幢崭新两层小别墅区,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林木青翠的党建主题公园,是集党性培养、陶冶情操、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员“精神之家”。
“以前,我儿子周末、放假不愿意带他的小孩来玩,嫌我们矿山脏、乱、差。现在矿山比城市还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每年暑假孩子们都主动提出要来矿山避暑。”在公园打太极拳的村民张大爷告诉笔者。
“近者悦、远者来”的背后,是永安煤业公司对矿区生态文明的深刻感悟和精细管理,是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欣喜。“让生态更优良,让环境更优美,让发展更持久,是广大职工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公司班子的职责使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荣万的话掷地有声。(罗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