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什么这边那么远那么黑我们还要来呢?
“儿啊,因为这边能让爸爸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才能把你和姐姐养大成人啊。
这是我在4岁那年刚到天湖山时与父亲的对话。
小时候我不知道父辈们为什么会选择矿山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背井离乡,条件又很艰苦。渐渐地长大了,才知道是为了生活,那时候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温饱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村里的父老乡亲对于能在矿山工作的人都非常羡慕。这里的人淳朴、善良,能吃苦。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浮躁,工作生活中多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小时候的矿区,到处都是煤粉,桌子上的茶具一天不洗就是厚厚的一层灰。那时候的交通是个大问题,无论去哪里,都极为不方便,特别是回老家,都要坐整整一天的车,崎岖的公路环山盘绕而行,对于会晕车的母亲来说,是一种煎熬。而现在,环境和交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山的许多地方都安装了防尘喷雾,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老旧的住宅区也经过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迎来崭新的面貌。曾经污染严重的水泥厂也早已完成爆破清理工作,种上了绿油油的稻田。前几年“下洋”高速出口站开通了,回老家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一点一滴的改变,让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有了质的升华。
转眼间,我已经在矿区生活了28年,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父亲曾是一名装载机司机,我最喜欢寒暑假能跟着父亲去上班,因为可以去矿里的食堂吃上香喷喷的饭菜。也最爱和母亲一起去“赶圩”,可以买到许多平常见不到的小玩具。那时候的曲斗矿2#井,被人们称为“小香港”,来自各地的务工人员都聚集在那一片小山坳里,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当时的矿区一点也不为过。赶圩”天人挤人,随处听闻的嬉笑声都证明了矿区的兴盛。但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调整变化,产业链的相对落后,矿区渐渐地萧条了,来这里的人少了,天湖街的店铺也陆续关闭了许多,矿区的日常也发生了大变样。
矿山养育了上千的家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时常可以看到曾经在这读书、生活、工作的一些老矿工回到大山深处寻找回忆。他们说矿山满满的都是回忆,回想起当年苦与甜,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上班时间在地底深处一起干重活、吃班中餐,下班时间谈天说地,一箱啤酒、一包花生米就能聊到三更半夜。时常徒步行走好几公里,只为买一些生活用品等等。
矿区的生活简单而又不平凡,吃苦耐劳、勇于奋进的精神早已植入骨髓,老一辈的矿山人拼搏的事业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断前行。家门口的石头墙上“开拓光明的天湖山人”九个大字时刻提醒着,年轻就要不懈地奋斗。作为矿三代的我,承载着父辈们的梦想与期盼,在矿山事业的征程中不断奋进、砥砺前行。
(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