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田县医院上京门诊部(原上京矿务局医院柯坑卫生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基础环境还是经济建设,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福建能源集团下属的矿山里,也处处呈现出别样姿态,对此,一代又一代的矿工深有感触。良好的矿井基础建设和后勤保障像一股巨大的推力,助力广大矿工在幸福之路上惬意前行。回想往昔,矿工们不禁感叹时代变化之快。以矿区看病为例,就可以感受到新时代的新变化。
翻山越岭找郎中
“那时候,如果孩子生病了,我们有的采用偏方,有的则要翻山越岭去找郎中。”说到建矿初期的医疗设施,很多退休老职
“赤脚医生”。这些“赤脚医生”没有医疗从业资格,多是兽医出身,他们经常外出挖草药或游医,根本找不到踪影。看病的人只好四处打听,背着或抬着病人到处求医。笔者在孩童时候,因为贪玩从高处摔落,脑袋摔破了,父母轮流背着我到矿务局寻医,翻了两座山,流了一身汗。
有些矿工经常到郎中家里或是到医院请教医生,“讨”一些急救常识或草药止血知识。矿山难免会有磕碰流血的意外发生,所谓“预防为主”就是矿工们被医疗环境逼出来的聪明之举。后来,矿山子女也都略懂些止血草药,有些孩子早早就懂得用草药给外伤者止血。
看病不难了,在矿即可诊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从业队伍也不断壮大。有些矿区配备了医疗室、卫生所,乡镇也有了卫生所,有了专业的医生。原先的上京矿务局建起了医院,各矿井也都设立了卫生所,医生多是专业院校出来的,矿工看病不难了。
“我们看病有医保卡,现在看病方便多了。”退休职工陈建民说。如今,上京矿务局医院已划归地方政府,而在柯坑煤矿依然保留了卫生所。在矿区居住的矿工或退休老职工,走几步就可以到卫生所里请医生问诊把脉,十分方便。卫生所的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好,因为长期居住在矿区,医生、护士与矿工们也十分熟络。
“我们想拿药,还可以到镇里药店去取,用医保卡结算。”退休老职工王庭南说。
从就医到取药,矿工们无不感叹时代变化之快。如今,矿区医疗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不仅矿区有卫生所,两里路外的镇街道也有多家卫生所、私人诊所、药店,同时,公司还时常组织职工参加体检。
从煤矿里诞生了医疗产业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变化,从福建能源集团自身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非煤产业的异军突起。从挖煤、卖煤到电力、到医疗产业,如今的福能集团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地层深处到阳光明媚的大城市,集团医疗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到咱们集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就像到自己家体检一样。”前不久,到福能集团健康中心体检回来的柯坑煤矿矿长王志强说。以往,职工体检都是在市、县定点医院体检,手续繁杂不说,连杯热茶都难喝到。在集团健康管理中心,崭新的医疗环境和良好的服务,让每一位参检者多了一份亲近感和亲切感。
现在,矿区职工不仅在医疗上得到巨大改善,集团也有了医疗产业,福能集团借助新中国改革发展东风,以敏锐的眼光,紧跟发展步伐,不断开拓新产业,成就非凡业绩。(张志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