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美丽乡村访老友
文章字数:1,465
  盛夏之日,我们穿过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来到龙岩永定乡下拜访老朋友锦榕。来到他四层半的乡间别墅,走进宽敞的客厅,锦榕已经摆好了时鲜水果和茶具,热情地招待我们。
  我们迫不及待地参观他的房子。在他家的后花园,只见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地上,留下许多个泥土坑,种着几株花卉,微风吹来,有一阵阵花香。围墙的两个墙脚边挖了两个小鱼池,假山、小树下的池水清澈见人,几条游鱼正在撒欢。
  回到客厅,锦榕告诉我回乡这四年多的许多事……
  四年前,锦榕退休后回到了乡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老祖宗修建的“裕隆楼”申报国家保护文物的工作中。他组织乡亲清理了楼内的卫生,多次向有关单位了解申报的手续和程序,撰写申报材料。
  “下一步我要准备办理开发旅游的有关手续,让裕隆楼在保护中创造经济效益,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好处。锦榕信心满满地说。虽然他已年过花甲,但除了头发有些稀疏花白之外,仍然精神矍铄,干劲十足。
  随后,我们在锦榕的引导下,去参观裕隆楼。路上,我们看到许多乡亲在自家门前泡茶聊天,不断遇到人与锦榕打招呼。我惊叹道:锦榕,这路上好干净啊,虽然是农村,却看不到一只鸡鸭。
  锦榕说,村里有专门垃圾收集地,费用大部分由政府出,住户每月只要出5元。村民的鸡鸭要圈养,这是大家共同订立的村规,现在,大家都懂得爱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到了裕隆楼,看见许多乡亲在大门前闲聊。锦榕说,虽然乡亲们都盖了新房子,搬出了裕隆楼,但这老房子大,凉快,一到夏天,大家还是会来这里乘凉。
  据介绍,永定高陂的裕隆楼是府等式土楼的典型建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历时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历史。门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挂着“父子登科”的匾额。全楼纵深108米,宽58米,主楼高11.4米,全楼计有25个厅,118个房间。
  楼中有许多雕梁画柱,精雕细琢,显现出不凡的造诣。这些不仅说明当时工艺讲究,也告诉我们锦榕的祖先有着不凡的经济实力。我们在许多画屏前驻足,惊叹工匠们的鬼斧神工。锦榕说,许多牌匾和画壁画屏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修复时工艺已经失传,难以复原。
  正楼后有一道55米长的扇形围墙,全楼占地近万平方米。我们站在大楼的后面,只见高低错落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顶,使整个建筑群在院落重叠,屋宇参错中显得和谐统一,气势轩昂。
  在楼后的山坡上,不久前种下了许多樱花树,这里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后花园。锦榕说,后花园今后将四季有鲜花开放,要让参观裕隆楼的游客到这里感觉眼前一亮。
  在后花园的山上,有一个池塘,一条山泉从那儿流经大楼的侧面,水流清澈。锦榕说:这里平常没什么人经过,我就在这里围了一个鸭栏,养了十多只鸭子。”我不禁羡慕道:“你在乡下,吃的菜是自己种的,鸡鸭是自己养的,都是绿色食品啊!
  “乡下的日子悠闲自在。”锦榕说,等待裕隆楼拿到国家保护文物的牌子后,我们就着手与旅游部门洽谈,组织乡村游。那时,乡亲们就可以通过开办农家乐致富。看到老朋友退休后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劲头,我不禁为自己早早就想“颐养天年,无所事事”感到汗颜。
  从裕隆楼出来,我们到一棵大树下乘凉,一阵风轻轻吹来,顿时感到清凉。我放眼望去,在明亮的阳光下,裕隆楼虽然显得有些沧桑,但却高贵大方、魅力四射,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韵。而四周簇拥的一幢幢新楼,那条串联乡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和点缀其中的绿树红花,却是美丽乡村展现出的景象,我忽然想到《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这样美丽的乡村,老友自然“乐不思城”……(林清霖)